本报记者 刘 艺 本报通讯员 易舟芹
夏收时节,记者时常看到,装载着收割机的外地货车奔驰在贵港市各县区乡村公路上。正是有了这些“游牧式”收割队伍助阵,截至7月底贵港市夏收顺利进入尾声。
在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收割现场,记者见到来自四川省绵竹市新市镇长宁村的收割机手彭礼杰。他说:“我们从6月中旬开始进入机械收割,先后到海南、广东,直到7月初才到达广西,下一站准备到湖南、四川等地,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要忙到12月初才结束。”
“一天能赚多少钱?辛苦吗?”记者问。
彭礼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收割机一天最多能收割50亩,一亩地收费80-100元。但是,每天都很辛苦,早上5时左右起来,到天黑才收工。而且吃住也不习惯,因为我们喜欢吃面食,可是在大圩镇很难找到面食。中餐就坐在田埂上吃干粮、喝矿泉水,晚餐在镇上吃快餐后就在车上过夜。”
彭礼杰说:“我们组织了一个由16人组成的机械化收割车队,有4部小型货车、4部收割机。从2007年开始,每到早晚稻成熟季节都会来到广西收割,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彭礼杰边说边把收割机从货车上开下来。记者看到,货车的车尾箱里,有一个用木板架起的简易上下铺。
“常常是收割机一响,附近有稻谷要收的农户都会赶过来,一单接着一单干,一个地方可以干上好几天。”彭礼杰说。
今年,贵港市早稻种植面积150万多亩。目前,当地有2600多台收割机投入夏收,另有来自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500多台收割机助阵。
新闻推荐
本报梧州讯(记者/吴凌平)2月15日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公共节假日全国高速公路7座以下车辆免费通行最后一天,梧州市迎来客运返程高峰,摩托车流初现。当天上午,梧州至广州高速公路桂东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