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详细解释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当地”升学制度、“奥数热”等教育热点问题。
A 随迁子女“当地”升学年底前出台解决办法
袁贵仁介绍,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9.4%在公办学校就读,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3年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现在,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这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袁贵仁说。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的升学问题,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该意见通知。
袁贵仁说,文件主要精神有三点:一要积极解决。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二要符合条件。第一,父母在当地就业。第二,孩子有当地的学籍。第三,根据城市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三要因地制宜。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袁贵仁要求,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落实文件,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避免引起教育工作的混乱。
B “奥数热”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针对社会热议的奥数培训与小升初利益链挂钩问题,袁贵仁表示,“奥数热”涉及中小学择校问题,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袁贵仁认为,中小学择校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近年来,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县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将优质高中生资源分布到区域内,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办法,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些地方没有根本好转。
袁贵仁说,近日,国务院对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一是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达到国家办学标准,成为合格学校。二是均衡配置校舍、图书、仪器等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内公办学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学区化管理,鼓励集团化办学。四是办好一批优质民办学校,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五是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好免费就近入学政策,严格禁止以奥数成绩等特长和收取费用等办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与入学的依据。从根本上取消以奥数或者别的竞赛作为入学条件。
c 新增6000亿 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
2012年预计我国教育总经费投入将达2.2万亿,比去年增加约6000亿。袁贵仁表示,新增6000亿的使用,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
袁贵仁介绍,经费使用将围绕育人为本的核心,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两大重点。在促进公平方面,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同时,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在提高质量方面,重点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袁贵仁强调,管好教育经费,一是要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强化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二是重大专项从设计、实施到验收,充分发挥财政检查、项目稽查、审计监督的作用。三是公开财务信息,加强社会监督,保障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都在阳光下运行。比如“营养餐”项目、“三公”经费都公开。四是成立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同时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强查处问责。对于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王茜 许懿方)
新闻推荐
此次会议周期间,APEC各成员的代表围绕世界和亚太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开充分交流,最终在8日至9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通过共同宣言和涉及创新增长、能源安全、环境产品清单、跨境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