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园里最美“老骆驼”

来源:太湖周刊 2012-09-28 20:08   https://www.yybnet.net/

阳光直射而下,遥远的非洲北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充满了神秘感,让人心生畏惧。渐渐地,一群身负重物的骆驼走入眼帘,不惧风沙,忍饥耐渴,就那么默默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撒哈拉”一词,阿拉伯语的原意是象征广阔的不毛之地。这个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贫乏、植物稀少的地方,骆驼以它的忍耐和坚持的本领,被誉为“沙漠之舟”。

而在江塘乡太平初中校园里,也有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有这样一匹默默付出的“老骆驼”。他把简朴的家安进了学校,把博大的爱撒进了学生心田,把忠诚的心放进了教育事业,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事,他一干就是38年。

他叫杨张生,今年58岁,是太平初中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站在人群中,他也许毫不起眼,但他身上所蕴藏的人格魅力,却令人肃然起敬。

200多本笔记是他教学生涯的浓缩

走进杨张生安在太平初中的“家”,一进门就被整齐摆放的书架吸引了。一纵一横两排书架,上面挤满了厚的、薄的、大的、小的各类书籍,有教师用书和工具书,也有文学作品。这组书架占去了这个“家”的大半个地方,与书架后面挤在一块的旧箱子、旧电视机、旧桌椅相比,这里的摆设是最奢侈的,也是这个“家”里最宝贵的财富。书架底层的书柜里,是杨张生珍藏的200多本备课笔记和读书笔记,以及一箱子批改后留下的空红笔芯。笔记本一摞摞码放起来,足有1米多高,有些已被虫蛀了,有的页面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透过这些字迹,彷佛可以看到:寒冬的深夜,周围一片漆黑,杨张生的房间仍然射出柔和的灯光,他拉紧棉衣,正埋头一字一句认真地做着笔记。虽然是老教师了,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内容早就烂记于心了。但几十年来,不管是带语文、数学、政治,还是带历史、体育、美术、生物等,上课前依据学生情况备课的习惯他一直坚持着。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他涉猎各个层面的书籍,遇到有用的内容就摘抄下来,或写一些读后感。他把《中国革命史》这本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就是为了能教好历史这门学科。

“南京条约割港岛,北京条约割九龙,1898租新界,可恨清廷糊涂虫。”杨张生的备课笔记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语句。这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将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有的编成了顺口溜,有的编成小故事,有的与身边的事例相结合,寓教于乐。学生都反映杨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善于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特别喜欢上他的课。而要让学生喜欢,他要付出多少心血呀,这200多本笔记、一箱子的空笔芯就是最好的印记。

“一个人要有雄心、恒心、事业心、孝心、关心、慈悲心、同情心、善心等等,但责任心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杨张生在课上是这么教给学生的,他在教学工作中也是这么实践的。“责任心”让他对教学工作孜孜不倦,50多岁了一个学期还带着5个班的课。

有付出,就有回报。38年来,杨张生所带的班在原学区或乡级评比中,大多是第一名,中考中多次获得全县第一名,被同行们称为“常胜将军”。

8个开水瓶是他关爱学生的见证

杨张生的房间一角,整齐地摆放着8个新旧不一的开水瓶。每天,杨张生都要到学校食堂将8个开水瓶全部打满水。他自己一天用两瓶水,其它的,是为学生提供的,有哪位学生需要可以随时到他房间里倒。

901班学生杨金来家庭比较困难,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残疾,是个特别需要关爱的孩子。因身体原因,杨金来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打开水这样的事对他是有一定难度的。接手杨金来这个班后,杨张生及时了解到他的情况。为了让他有热水喝、冬天有热水洗脚,杨张生每天为他打一瓶开水,有时等杨金来到房间来拎,有时送到他寝室,从未间断过。

杨张生把这些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鼓励鞭策,思想上循循善诱。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每个学期都要与每位学生谈几次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遇到的困难,还为思想波动大的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他教过一名叫李健的学生,天资聪颖,但很有个性,成绩总是反复不定。杨张生通过走访得知他家境较困难,可能对他影响比较大。于是,杨张生一边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不要自负才高,要有理想,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一边在生活上给他一些资助,常把他叫回家吃饭,为他垫付或担保学费。李健深受感动,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来感恩。三年后,他成功考入了省重点高中。之后又考取了重点大学。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在学生眼中,杨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100多棵树是他视校如家的标杆

太平初中教师宿舍前,有一株高大粗壮的苦楝树,虽然它的外形并不美观,材用和药用价值却很高。它的花、叶、果实、根皮都可入药,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肥皂等。

这棵苦楝树是杨张生在校园里栽下的第一棵树。因为对土壤、气候环境的要求不高,所以长得十分繁茂。这棵树已经陪伴杨张生25年了,他们的性格、习性竟是如此相像。

苦楝树的成长,让杨张生坚定了把校园打扮漂亮的想法。因为学校的条件艰苦,土壤对植树有特别的要求,所以一开始校园的绿化跟不上。在农村土生土长的杨张生对植物有着特别的感情。他提倡学生毕业时用在校园里栽纪念树代替送纪念品,自己周末扛着锄头到山上去找好栽的树苗,渐渐地,校园内四周都被栽上了树苗。如今,从他手中毕业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留下的,是当年栽的树已绿叶成荫,是他这位“园丁”站在树下守望。

正是因为爱校,他才无怨无悔地为学校辛勤付出。今年,将要退休的杨张生课没少带,还担起了为学生发放营养餐的重任。“只有杨老师做这事让人放心。”校领导这样说。的确,从验收、保管、分发、登记到回收、清洗餐具,他样样工作一丝不苟,连每箱牛奶盒上的生产日期标签都剪下来保存着。每天,他的工作量比别人多了1个多小时,他却从没埋怨过。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指导年青教师,帮学生准备表演道具,为食堂劈柴火,帮忙调解矛盾……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太平初中校长王元俊说:“杨张生老师忠诚党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辛勤的耕耘着,默默的奉献着,深受同学的爱戴、家长的好评、同行的赞佩,学校的急事难事杂事都离不开他。同事们都笑称杨老师为太平中学校园内一匹任劳任怨的‘老骆驼\’”

“由原来不愿意当一个孩子王,到以后逐渐热爱上这份工作,喜欢上这份事业,虽然有时候也感觉累,但看到学生们的笑脸,就感到幸福,这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学生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说到这,杨张生声音哽咽。 (本报记者叶玲玲)

【感言: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教育事业爱得深沉,杨张生累并快乐着。】

新闻推荐

山村有了“斑马线”——弥陀镇界岭村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庄见闻

五条干净的街道纵横交错、一幢幢整齐的楼房新颖别致、各类商铺像珍珠一样镶嵌在街道两旁、风景宜人的休闲苑内乡亲们正尽情歌舞……暮冬时节,记者来到皖鄂交界的弥陀镇界岭村美好乡村建设中...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校园里最美“老骆驼”)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