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县通过提前谋划、创新思维,大力推动产业造林、社会造林、技术造林,全面完成植树造林各项任务。
产业造林思路新。我县积极调整造林绿化的发展思路,以县内发展油茶、生猪、肉鸡“三大主导产业”为契机,以油茶产业为突破口,实现造林绿化与油茶、毛竹、速生泡桐、绿化苗木等产业的良性互动。北中镇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思路,成功培育出一大批油茶种植公司和产业基地,仅乌牛石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就新造油茶林3000多亩,并带动20个大户,3000余人参与油茶种植,做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进一步带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此外,天华镇、大石乡等也因地制宜开发毛竹、速生泡桐等林业产业,全县产业造林新格局初步形成。
社会参与机制新。全县狠抓义务植树等等常规造林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通过捐资、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参与造林工程。同时,还注重引进各类社会主体投资造林,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专门的鼓励政策,企业、单位和造林大户等纷纷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进入造林战场,社会办林异军突起。全县今年完成千亩以上油茶新造林1处、300亩以上10处、100亩以上40处,社会投资造林逐渐成为全县造林的主力军。
强化指导技术新。一方面加强造林技术指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从规划设计、苗木选择、整地栽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及时纠正造林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端林业技术,走科技强林路线。天华镇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合作,引进并推广全国领先的竹腔施肥技术,每根毛竹胸径增加0.5-1厘米,每亩立竹量由原来的110根增加到180根,亩产值增加700多元,全镇竹农养竹、护竹水平明显提高。林业科技成为林农造林、护林的新动力和新保障。
据统计,我县今年共完成人工造林26235亩,完成森林经营53407亩,完成义务植树118.5万株,四旁植树126.5万株。
(本报通讯员 胡超)
新闻推荐
方洲水库全景 (赵国余摄) 晋熙镇刘羊村王屋整修一新的当家塘 村庄当家塘整治后焕然一新 综合整治后的天华镇马庙村姜河 综合整治后的汤泉乡王家河 百里镇柳青村前铺河河堤护砌场景 城西乡界址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