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传统手工点心传递浓浓乡情

来源:太湖周刊 2013-01-31 18:44   https://www.yybnet.net/

麻球 花豆 霜果 玉带糕 贯馅糖 炒米一缕沉沉的香

一丝淡淡的甜

最是那绵长的回味

带你走入童年无忧的岁月

村头的香樟树下

鼓胀的口袋抵不过

一双双渴望的眼一张张垂涎的嘴

却是那般纯真无瑕

一抹霜白

一片金黄

最是那美妙的记忆

带你走进日夜思念的村庄

满桌的糕点

盛满了乡里乡亲的热情

一杯浓茶一阵寒喧

却是那般淳朴自然

小巧圆溜的花豆、酥酥脆脆的霜果、甜润可口的寸金糖、嚼劲十足的贯馅糖、嘎嘣脆的麻球……那些年,这些传统手工制作的点心摆上正月里招待客人的桌盒,深受大人小孩的欢迎。尤其是小孩子的最爱,抓一把点心装进口袋,四处去逗别的小孩子,让他们跟在身后跑,别提多得意了。如今,这些摆桌盒的传统手工点心渐渐被巧克力、话梅等代替,但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这些点心的味道总弥漫在舌尖,沁入心底。

一道点心,就是一种符号,就是一种情愫。每道点心都有它的寓意,或许还隐藏着美丽的故事。

“寸金糖”的名字,首先当然是来自于它的外部特征:寸把长,银光闪,金条状,芝麻香。外裹着的白芝麻芬芳四溢,内心里的芝麻馅酥松可口,而中间的夹层则有筋有骨有嚼劲。人们过年时品尝寸金糖,讨取“开门见金见银”的口彩,意在获取“年头甜到年尾”的吉祥。“寸金糖”的名字还有深层的寓意:所谓“寸金、寸金”,便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深意。因此,“寸金糖”便成为最具醒世恒言况味的点心。

“霜果”本是指经霜成熟的果实,唐朝孙逖在《送越州裴参军充使入京》一诗中写道:“霜果林中变,秋花水上残。”后来,人们在制作出的点心外裹上一层糖,凝结的糖颜色像霜一样白,似经霜的果实,故称其为霜果。霜果的制作方法最为复杂,需“年头备料,年尾使用”。制作霜果的米要经过浸泡、晾晒、砂炒,再磨成粉,装入袋中软化,还必须经过梅雨季节、高温季节,才能制作出好品质的霜果。

“玉带糕”是人们探亲访友最喜欢携带的礼品。据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在炯炀河边的糕饼坊,精工细作制成一种大方片糕,美其名曰“玉带糕”。玉带糕做工精细,选料讲究,式样好看,味道上乘,一经上市便逐渐风靡其他地区。玉带糕风行于市不久,这家作坊的一名师傅回到家乡安徽,也建起玉带糕作坊,并很快成为当地名产。当时,乾隆皇帝下江南,地方官便将玉带糕作为贡品进献给皇上品尝。乾隆皇帝见这色彩分明、图案清晰的糕点,未入口就喜欢上了,待他拿起来送入嘴后,顿觉甜润清香。嚼起来柔软细腻,津津有味。乾隆皇帝尝过天下无数精美糕点,但还没有吃过如此风味,忙问此糕何名。地方官员见皇帝喜欢,正作着升官梦,听到皇帝询问,忙奏道:“此乃玉带糕,取大吉大利、官场顺利之意。”乾隆听罢说道:“玉带者,一品也,就叫它一品玉带糕吧!”有了乾隆皇帝的封赐,玉带糕从此更加走俏,畅销江淮大地,成为安徽省的首席糕点。

“贯馅糖”不仅有香甜酥脆的特点,还有不少与它相关的动人传说呢。相传大清康熙皇帝到五台山朝拜下山,微服长行,驾幸长安,一睹昭陵遗风。途径小城,见集市有卖粞糖寸条的,吃着非常甜脆,随口说了声“贯馅岂不更好!”自此,精明的小城人将粞糖寸条灌馅,称作贯馅糖。后来,这种制作方法逐渐传开,制作的方法也多有衍变。我县制作烘烤的贯馅糖,大都是以芝麻为馅。

“麻饼”的历史悠久。相传在北宋时期,合肥一带就用面粉制作一种铜钱大小、实心无馅的饼,其外还布着密密麻麻的芝麻。当时称之为“金钱饼”,为百姓逢年过节时常吃的点心。元朝末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在淮北地区爆发。合肥离淮北很近,也有很多穷苦农民加入起义军。在朱元璋的部队中,将领张德胜就是合肥人。朱元璋派张德胜率水军为先锋,攻打长江边的港口裕溪口。张德胜的水军都是家乡子弟。为了让士兵们吃得好,更好地战斗,张德胜命家乡父老制作一种以糖为馅的大“金钱饼”,称作麻饼,作为水军的干粮。水军吃着家乡的点心,精神振奋,一鼓作气攻下裕溪口,打败元军,并乘胜攻下采石矶。朱元璋非常高兴,称这种麻饼为“得胜饼”。“得胜饼”在明朝,是最流行的糕点之一。

在我县,传统手工点心制作名目繁多,其中以徐桥镇的各式点心名声最响。徐桥镇的老街远近闻名。据史料记载,徐桥镇始建于清道光14年,自古物华丰茂、民生淳朴、人杰地灵。水陆交通的便利给这里带来了无限商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素有“小上海”美誉。这里清末民初就是徽商鄂贩云集之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商号繁多,百业齐全。“汪协泰”商铺便是其中以制作各类糕点而有名的商铺。如今,“汪协泰”已成为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字号”,“汪协泰”商标荣获“安庆市知名商标”。

据汪协泰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汪正平介绍,汪协泰商铺是清末民初从江西婺源搬迁到徐桥老街的,当时开了糖坊、糕点坊、豆腐坊、肉铺、酒坊和旅社,请了不少手艺好的师傅和伙计,生意十分兴隆,尤以制作的米糕、花豆、麻球、寸金糖、贯馅糖、芝麻糖、麻饼等食品销路最好。解放后,该商铺分散,将手艺传给各位师傅,让他们继续各自经营。汪正平的爷爷传承了制作糕点的手工艺,80年代初公社办厂,他爷爷到厂里当起了师傅。后来,技艺传到他父亲那里,父亲也在镇办食品厂制作糕点,企业改制后,才回家办了糕点厂。自小耳濡目染糕点制作的汪正平,对这门传统手工艺充满了别样情感。1998年,退伍回来的汪正平放弃上班的优惠条件,回家乡与父亲一起创办企业,仍然经营传统手工糕点。

“制作这些点心主要用到的原料是大米、小麦、芝麻、黄豆、绿豆等农产品。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公司与固定的农户签约,并与他们签订施用农家肥等方面的协议,要做就要做绿色食品。用的还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只是在某些技术上有所改进。”汪正平说,“我总认为,传统的好的东西不能丢,这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手工艺食品是不会被淘汰的,因为它是许多人心中的一种情结。我真是与糕点结下了不解之缘,会尽力将这项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做亲朋好友都放心吃的食品。”目前,汪正平的公司可制作霜果、米糕、绿豆糕、麻球等50多个品种的传统食品。这些食品不仅在本县销售,而且走进了大都市的超市。

如今,市民们购买传统手工点心,一来取其美好的寓意,二来是对这些传统美食文化的怀念。

新闻推荐

车用天然气CNG及消防钢瓶生产项目落户我县

2月23日,车用天然气CNG及消防钢瓶工业项目签约仪式在皖府国际大酒店举行。该项目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县招商局联合引进、浙江重点骨干企业--强强集团投资,占地面积256亩、固定资产投资4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传统手工点心传递浓浓乡情)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