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凌平 本报通讯员 陈贻泽
近年来,梧州以西江为纽带,坚持“东向”战略,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赶超之路。
2008-2012年,梧州市实现5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6项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其中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增速位列广西前3位,主要指标增速连续4年保持在广西前列。今年第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40多公里的西江岸线,是梧州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最大的竞争优势。梧州必须以唯实的思路、长远的眼光、创新的举措,坚定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力争2015年实现全市40%以上人口、60%以上产业和60%以上生产总值集中在西江两岸。”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说。
沿江集聚,产业布局日益优化
记者沿江踏访,西江岸边正快速崛起一座座现代化工业新城。
藤县顺舟造船公司厂房里,上百名不同工种的工人正为4艘初现雏形的2000吨级轮船做最后的施工;一旁的船台上同样焊花四溅,工人们在为一艘4500吨货船焊接底板,建成后,它将成为广西最大吨位的内河船舶。“西江经济带的建设,为我们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公司董事长莫胜新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企业投产后实现满负荷运转,目前已向客户交付2艘船舶,即将交付的有3艘,在建和已签订生产合同的还有8艘。(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在梧州,像顺舟公司这样尝到发展甜头的企业还有不少。
梧州沿江布局产业发展,一是以雁行阵势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以千亿元产业为“头雁”,梯次发展千亿元、三百亿元、百亿元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3个千亿元产业,陶瓷、制药、食品等三百亿元产业,林产林化、钛白制品、建材、化工等百亿元产业的发展格局。
其中,再生资源产业已构建起“回收、进口—拆解—加工—精深加工—交易研发一体化”、上中下游企业相互衔接配套的产业链条,年产30万吨再生铜项目已竣工投产,年产30万吨再生铝、20万吨光亮铜杆、2万吨精密压铸件及模具等项目正在建设。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方面,金海100万吨再生不锈钢制品项目、金海冷轧项目、永达二期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开竣工。电子信息产业已有鑫华通、熹盈、泰旺、海得威等来自珠三角地区的项目落户,形成三大运营商为龙头的信息服务、软件开发、鑫华通整机生产、迪信通销售的产业链循环。
二是以产业园区化推进一年一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从2008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开发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形成“五园八区”格局,差异发展、各具特色。去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8%。
三是以生产性商贸物流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红岭商贸物流园区、赤水港综合服务物流园区这两大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中恒国际医药、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等四大商贸物流城,以及汽车、钢材、机电、纺织、零部件等30多个商贸物流专业市场。2012年完成商贸流通建设项目投资73亿元,同比增长148%。
“城”“工”互动,“城”“景”互融
记者近日在苍海生态新城一带看到,原来大片的水淹地、山坡变成了景观绿地和休闲广场,山、湖、绿、城相互映衬,“湖成形、园成景、路成行、展示中心成精品”目标如期实现。
梧州强力推进西江城镇群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大幅提升,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2011年6月,梧州成为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2012年9月份通过自治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初评,今年将接受国家的检查考评。
位于玫瑰湖边新梧州高中所在地依山傍水,是玫瑰湖边最好的地块,曾有投资商看中其未来的升值前景,主动提出可以出价每亩400万元把这块地买下做商业开发。为把“黄金地段”留给市民群众,梧州割舍这笔将近15亿元的土地收入,规定沿湖岸边土地一律用于建设学校、科技馆、图书馆以及休闲公园,不作商业地产开发。
梧州突出“休闲度假、保健养生”主题,精心设计全市精品旅游线路,与广州、肇庆、云浮等城市的旅行社合作发展旅游业。完善骑楼城-龙母庙、石表山等4A级和蝴蝶谷等3A级景区的功能设施,拓宽龟苓膏、六堡茶、人工宝石“梧州三宝”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91.34万人次,同比增长16.14%,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作用日益凸显。
沿江合作,奏响区域发展强音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西江见证梧州谋划大思路、追求大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如今,梧州乘势而上,与沿江城市广东肇庆市共同推动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2012年底,广东广西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明确在交界的肇庆市封开县与梧州市交界相邻区域,由粤桂双方各划出不少于50平方公里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先行先试,统筹布局,突出特色,持续推进,梧州、肇庆两市合作发展全面开花,试验区建设可谓风生水起:
今年1月8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神冠特色食品医药(生物)产业园区日前开工建设,将引领试验区产业发展;
4月3日,试验区2013年工作对接会在梧州召开,梧肇两市共同约定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本月底在梧州举行,研讨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启动区建设,将之打造成为东西部地区区域合作的典范;
4月7日,试验区启动区的重要交通工程——梧州市龙湖镇塘源村与广东封开县江川镇界首村交界的大园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要在雨季到来前完成桥墩等水下工程任务。
目前,粤桂两省区正争取国家层面加大对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共享东西部叠加优惠政策,从国家层面赋予先行先试、优先发展政策。试验区正以跃然崛起之势凸显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将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新一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兴忠高铁要开通啦!票价、时间、速度、舒适……成了防城港居民近几天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家住防城港市港口区渔洲坪的任女士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说:“再过几天,我可以在防城港的家吃完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