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报记者陈小燕
近日,福州一女士吃下织纹螺后重度昏迷的事件,又一次将织纹螺推上了“风口浪尖”。夏季是织纹螺的旺产期,尽管柳州市近两年没有出现过类似食用织纹螺导致中毒的事件,但不排除市民有机会食用织纹螺或者到织纹螺中毒事件高发地旅游的情况,因此,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环境卫生科科长黄运坤提醒市民,谨慎起见,近期勿食织纹螺。
6月20日上午,福州一女士在市场购买了不到一斤的织纹螺回家烹饪。中午与友人四人一起吃饭,十分钟后,她和一个朋友开始出现头晕呕吐、手脚发麻等中毒症状。之后,两人被送到医院治疗。这名女士因为颅脑长时间缺氧,陷入重度昏迷。
黄运坤介绍,近两年来,整个广西都没有类似的织纹螺导致中毒事件报告。柳州的海产品一般来自北海、钦州、防城港,相对来说,这些海域的海产品还是安全的。记者走访了广雅路、北站路以及白沙路等多个市场,均没有发现织纹螺的身影,比较常见的是花甲螺、指甲螺、田螺、石螺等。不过,由于人际交流和物流畅通等原因,不排除市民有食用福建、浙江等地海域织纹螺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市民还是谨慎为好。
实际上,织纹螺本身没有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黄运坤介绍,近年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大海,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并发生赤潮。赤潮中大量繁殖的藻类有些能够产生毒素,织纹螺由于摄食有毒藻类、富集藻类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人如果食用了富集毒素的织纹螺,便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者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织纹螺都带有毒素,这要看织纹螺所在的水域和季节。黄运坤还提醒,由于我国不少地方都发生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的事件,造成人员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早在2012年时,卫生部就已明确禁止销售、经营和食用织纹螺。为谨慎起见,柳州市民也建议勿食用织纹螺。到福建江浙等地旅游时,也不要自行食用织纹螺。
【小贴士】
在民间,织纹螺有很多俗称,如海丝螺、海狮螺、麦螺、白螺、相思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乌螺。织纹螺盛产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江浙一带,主要生活在近海边的泥沙地和礁石附近。从外表看来,织纹螺形似圆锥体,大小与指甲盖相仿,盘旋8层,基部收缩。它的尾部较尖,螺体细长,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
新闻推荐
难忘抗战那些年⑩今报记者谢永辉 策划、统筹:刘山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抗日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