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苟东雷)1月12日,虽然正值隆冬时节,外面寒气袭人,但步入礼泉骏马镇寇家村种植大户郝红梅的设施大棚内,却温暖如春,西红柿长势喜人。郝红梅说,“这几年县农业局的同志,不定期来大棚指导作务,收成年年好,除去人工、打药、施肥,我这三个大棚每年净收入10万元。”这只是礼泉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果树树龄、品种老化等问题,该县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突破口,并采取县镇领导包抓,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资料等措施,推进果品区域布局优化和品种结构调整,不断扩大规模。2014年全县通过新植和淘汰更新秦冠老弱园发展各类水果31000亩。同时,紧抓百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县长菜篮子工程”,新建设施农业生产基地5个,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万亩,产值6.1亿元。此外,按照“规模扩张,板块推进,标准化养殖,良种化繁育”的思路,不断做大畜牧业规模,新建PIC千头养殖场16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718户,实现奶牛存栏2万头、生猪存栏30万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4.8亿元。
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该县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结合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南部地区以新时社区帝尧村建设的现代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成立礼泉苹果产业专家大院,建成专家示范园200亩,以此带动建成现代苹果示范基地10000余亩。北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杂果,以昭陵镇汤坊村、建陵镇山西头村为龙头建立专家中心红提葡萄示范园200亩,辐射建陵镇、石潭镇建成万亩红提葡萄产业园区。
为使现代农业发展惠及更多的群众,该县充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力量,统筹县“12396”信息专家、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服务站于一体,构建“县为单位、镇(社区)为阵地、村级连锁,技物配套”的新模式,建成配送中心10个,连锁店195个,覆盖10镇。同时,在充分利用基层农技站、农业信息网、县电视台、手机短信等在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服务,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开创农民增收的新路。并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讲座、广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共组织培训1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6万余人。(B)(16)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秋宪)近日,乾县县委相关领导来到乾县一中,亲切看望该校挂职副校长、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拉旦同志。他们一行先后深入拉旦宿舍、办公室,详细询问拉旦同志的工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