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小汇通面 夜市大名片

来源:咸阳日报 2015-04-30 22:52   https://www.yybnet.net/

阿宝夫妻盛面、调面配合如行云流水。

本报记者 沈广睿 吴萍 文/图

每天下午5点半,面摊老板们准时出现在汇通十字附近。进场时间一到,他们迅速启动载满锅碗瓢盆、酱油醋辣子的三轮摩托车,鱼贯驶入汇通广场。支锅灶、铺台面、生火烧水不到五分钟时间,手脚快的第一碗面就可以端到顾客面前,这一系列连贯动作,俨然成了晚上这里最亮丽的风景线。

60余家面摊汇聚一堂,各有特色,让前来的“吃货们”大呼过瘾。从傍晚余晖到东方鱼白,这样的生活不知道已重复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夜晚,他们系着围裙忙碌在灶台前。白天,他们摘下围裙惬意地享受着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一碗碗的汇通面给面摊小老板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变。

夜里饿了 就想咥碗面

凌晨3点,“十八子”面摊老板李小泉准备卖完这最后两碗面就收摊,一旁的妻子正陆续将灶具收起。“老板,大碗、辣子多、醋多……”此时,还有零星食客登门。

家住人民西路的小谢,由于工作原因夜里时常加餐,汇通面理所当然地成了“首选”,他管这叫“汇通情节”。有时候从外地出差回来,最惦记的就是能咥碗汇通面,小谢说那时再拉上三五个好友夜市相聚,吃烧烤、喝啤酒、大口咥面是一件爽快的事。

说起这份情节,或许熟悉汇通的人都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钟情于它的人,百吃不厌,一碗面就几瓣大蒜,末了在来一碗面汤,回去睡觉才算踏实。或许,不少吃货们都在默默埋怨汇通面的老板,让他们的减肥计划一再破灭。

有家不住 租房10年只为卖面

夏季晚上八九点以后,汇通广场一派热闹景象,李小泉是60余家汇通面老板中的一分子。他是渭城区北杜办齐村人,今年46岁。他们在城里有自己的家,但却很少回去住,为了方便卖面,老李与妻子租住在南安村民房已经10年了。

1990年,他和同村的姑娘李小莉结婚,李小泉婚后就来到城市里打拼,按他的话说,自己是那个年代首批从农村进城务工的人。

“那个时候,爱人在工厂打工,小生意我做了个遍。”李小泉说,他摆过水果摊,卖过炒货,每逢过年还卖炮仗。直至2002年左右,李小泉有了自己的门面,他开始在嘉惠商场后门经营小吃店。俗语说,“生意做遍,不如卖饭”,涉足餐饮买卖对老李一家有所启发。想法一转,他决定去汇通承包自己的摊位,和妻子搭档一起卖汇通面,结果,他自己也没想到,汇通面的买卖自己一干就是10年。

初涉足夜市 笑称“倒时差”

2005年,李小泉开始在汇通夜市摆摊卖面。当时的汇通面不如现在名气大,彩虹和偏转的职工下班后,经常在市场吃消夜。

一时间,李小泉如同众多汇通面老板一样,过上了黑白颠倒的生活。“一开始很不适应,还得倒时差,睡着都五六点,醒来就下午一两点了。”

纯手工面出锅筋道,加上秘制卤臊子,汇通面逐渐打响了名号。“那时候,每家老板亲自擀面,不像现在从专人那里订。”李小泉说,现在已经没有了擀面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归咎于汇通面的火爆。

在周而复始的日夜里,李小泉夫妇终日在摆摊收摊中度过。中午起来先吃饭,接着就是紧锣密鼓地卤肉、制臊子、洗菜等,单是油泼辣子一天得准备20斤,平均每天能卖出70斤面,约160碗。

夫妻搭档 “跨行”卖面改变生活

离李小泉夫妇摊位不远处,32岁的彬县小伙车宝宝,也是一对夫妻档。他们两家人租住的民房也在同一条巷子,虽然创业的经历不同,但如今日子的轨迹都相同。

部队退伍后,车宝宝去了广州打工,并在厂里结识了湖北籍的妻子。婚后,他们将儿子交给彬县老家的母亲抚养,小两口城里创业。

“2009年倒腾过服装,但生意失败了,第二年就改卖汇通面。”车宝宝憨厚地笑笑说,从前在部队就爱帮厨,转行卖面没啥难的,自己琢磨琢磨就好了。

如何把面做得更好吃,揽住更多回头客?车宝宝一再尝试,改变制作手法,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帮老顾客。

凝聚了像李小泉、车宝宝等这样的个体户,如今的汇通夜市已经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夜市不再是脏乱差的景象,在有序的管理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认可。

放松自己 享受生活

如今汇通面的管理已经十分正规,位置的不同,所缴纳的摊位管理费也不同,加上消毒费500余元,他们每月所缴纳的费用都在3000多元。仔细一算,刨去成本,每个老板近乎月入万元。

乍一听,或许你要眼红汇通面老板们的不菲收入,可要知道,付出与收获在夜市这个行当中,一定是成正比。采访中李小泉说,这10年来,自己也有烦躁的时候,有时候也想歇一歇,也不在乎多赚几个辛苦钱。

“前些年买了车,偶尔周末也约上朋友,和他们一起周边自驾游。”李小泉说靠卖汇通面,他们已经将一双儿女供读了大学,夫妻俩也没有过多的设想,“离开这行,别的也不会干,就再老老实实多卖几年面吧。”“挣的就是辛苦钱,餐饮辛苦,夜市加倍”。摊主车宝宝说,趁现在他和妻子年轻,苦点累点都不在乎。2008年,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考虑到城里的教学质量,他们将孩子送去市里一所全托小学。

几年前,他们还在市内买了一处商品房,说起今后的生活,车宝宝夫妻俩充满了干劲,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坚持和辛勤劳动,必然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B)(12)

新闻推荐

彬县苹果大比拼果王赢回大汽车

都来尝尝我家的“平安果”。本报讯(记者沈广睿)10月21日,彬县第七届农耕文化节及赛果活动在开元广场隆重举行。全县13个镇、办、中心,纷纷参赛“亮宝”,经过专家评委对选送的123个果品的农药残留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小小汇通面 夜市大名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