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追逐着天空北飞的大雁而来,伴随着枝头绽放的花蕾而来,风里传送着春的消息,也传送着醉人的馨香。这是什么味道?踏着肆意泼洒的春色,我四处寻觅着。
这是泗县久远历史发酵的味道。泗县屏山淮河象化石的挖掘,把人们的视线拉向洪荒远古。几万年前,这里竟是植被茂密的草地、沼泽。遥想史前,蓝天如洗,碧草如茵,翠鸟翔集,群象漫步;回看今夕,阡陌交错,繁华似锦,人流如潮,不禁让人产生沧海变桑田的感慨。历史的沧桑还镌刻在隋朝古运河上。1500多年前的通济渠从泗县境内穿城而过,至今遗迹犹存,清晰可辨。遥想当年,隋炀帝乘龙舟巡游江南,百里官船延绵不绝,龙舟彩旗掩映在千里隋堤烟柳之中,是何等的壮观。龙舟彩旗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暮霭晨钟之间,不见踪影,只剩下依依杨柳,在残阳中摇摆飘浮,倾听历史的风尘,见证千年世事沧桑。
当历史与传说偶然相遇,便酿成了一杯相思的美酒。老山山脚的那棵古银杏树,与屏山西侧一株同样古老的银杏,相隔数十里,遥遥相望。传说中,两颗古树本为一对夫妻树,依偎在老山一侧,卧看夕阳。一次糊涂的赌博,公树竟把母树输与别人,债主把母树带回屏山,用铁链锁住。清冷的月光下,彼此守望。悠悠岁月,就这样在朝升暮合中逝去。留下的只是美丽的忧伤。同样寂静无声的还有古泗州城。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泗县的前身古老的泗州城被水母娘娘沉于洪泽湖底,一并沉入的还有盛世的繁华。随着近年洪泽湖水位的下降,人们发现了沉睡于湖底的老城,街道城墙依稀可辨。远离尘世的喧嚣,它在水底世界,一觉竟晃悠了数百年。
这是泗县文化盛宴的醇香。泗州戏是泗县又一张文化名片。身为安徽四大剧种之一的泗州戏,又名拉魂腔。以其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听了拉魂腔,忘了爹和娘”,泗州戏唱出了皖北人酣畅淋漓的豪爽,唱出泗县人千回百转的柔情,唱出泗县人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古鞋博物馆,全国独此一家。从古代官靴、三寸金莲鞋,到明清时的公主鞋,从50多个民族各具特色的鞋,到世界各个国家风格迥异的鞋,从娃娃穿的虎头鞋,到毛主席 、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穿的布底圆口鞋,都一一陈列,在默默诉说一个个无声的悠远故事,反映一个个时代鲜明的服饰特色。广远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在这儿定格。
这是泗县美食的扑鼻香味。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草沟烧饼,它面呈金黄色,上面布满芝麻、葱花,看一眼让人食欲大开,吃起来外脆内酥,油而不腻,香润可口。不仅让孩子们垂涎欲滴,就是那些大人也吃得个满口生香。大路口的粉丝,纯手工制作,色泽自然,口感绵软,为泗县赢得“中国山芋之乡”的美称。大庄镇豆瓣酱是晚清宫廷贡品之一,繁盛一时。受此影响,冬天腌制酱豆是这里每一位家庭主妇必备的看家本领。鲜红的辣椒,莹白的萝卜片,金黄的豆粒,翠绿的大葱,经过腌制、发酵、晾晒,各种味道完美融合,成了农家“下饭”的佳品。喝着稠嘟嘟的玉米面稀饭,就着香辣可口的酱豆,一不小心,吃了个肚子溜圆。
这是泗县激情澎湃、发展进取的味道。古老的泗州大地,伴随着中国前进的步伐一同成长,美丽的蓝图正描绘成型。宿淮铁路、泗许高速公路横空出世,纵贯东西,彩虹大道增色添彩。数不清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清水湾公园碧波荡漾,石龙湖湿地蒹葭苍苍。春风中,无边的麦浪起伏不定,生命的绿色涌向天边,生机激荡着泗县大地。
无需再寻觅了,我明白,这是一座城市的味道,这是家乡的味道。这是一片充满沧桑与骄傲、生机与活力、激情与梦想的土地。古老的泗州大地,正洗尽铅华,迎来新生。趁路上春色正好,让我们带着这幸福的味道,走上寻梦之旅吧!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三亮丽风景线:村官儿虽小,事儿却挺多,铺路修渠,家长里短,有时还会遇到没法解决的“鸡毛蒜皮”。一年多前,泗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