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八寨之岩寨鼓楼建于1909年,属于百年老楼。同乐乡岑甲村的一个小鼓楼。独峒鼓楼。放牛回寨子的老人经过寨子里的鼓楼。林溪镇高友村高友屯的3座新老鼓楼。林溪镇冠小鼓楼前是远近闻名的百家宴广场。高盘鼓楼内休息聊天的老人。高盘鼓楼。高友鼓楼远景。林略村花鼓楼曾经因失火付之一炬,现在的鼓楼是近年来重建的。融合了鼓楼和戏台的作用。被新型材料建筑物包围的华练村鼓楼。随着砖混结构民房的兴起,侗族木结构建筑的空间正逐步被压缩。
今报记者卿要林 文/图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交界的侗族聚集地区。步入三江侗乡,均少不了立于侗寨青砖灰瓦之中的座座鼓楼,其气概雄伟,自成一景。对于侗乡人民来说,鼓楼不仅是风景,更如守护神,有着独特的精神价值。
1
从远古走来的鼓楼
在侗乡,要建村立寨必先起鼓楼,老人们总是这样说,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了。鼓楼始建于何时,由于侗族无明确文字记载,无从考究。追溯鼓楼的起源,要从干栏式建筑的起源追溯。干栏式建筑俗称吊脚楼,“干栏”两字在《魏书》中有记载:(南方)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所有干栏式木构建筑都同南方先民的巢居有渊源,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侗乡先人不断改进,逐渐由“干栏巢居”形成如今形式多样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风格,鼓楼则是这种建筑风格更加精致美化的结果。
而且,鼓楼与风雨桥、寨门凉亭一样,是侗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往往是集合了集体的人力、财力和智慧,构造精巧美观就自然而然了。
由于木结构的原因,容易失火或虫蛀,现存的鼓楼最古老的也多数是在百余年间内多次重建的。近年来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不少破纪录的景观鼓楼不断拔地而起,这些新鼓楼逐渐淡化了之前的社会功能,代之以旅游景点功能。
2
议事厅到休闲场所
鼓楼一词含义,应该是侗寨古时放鼓、击鼓之楼,继而俗称鼓楼。据了解,侗族鼓楼里的鼓多以桦树作身,名为“桦鼓”又作“花鼓”,安放于鼓楼高层。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贼寇等,均击鼓以号众。击鼓之人为寨中德高望重的“头人”;“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必有要事,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鼓楼逐渐成了村寨的休闲娱乐场所,有的鼓楼里也根本没有鼓了。
鼓楼下层一般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则挖有火塘。逢年过节,鼓楼里外是村民娱乐休闲的场地,冬天烤火夏日纳凉。比如林略村花鼓楼,兼有戏台功能,农闲时节,寨民以侗族民间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演侗戏,登台演唱。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对歌作乐。有贵宾进寨,鼓楼前面的广场也会摆上百家宴,尽情畅饮。
3
侗族人民的团结楼
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集中居住的特点,较大的侗寨足有上千户人家。侗寨鼓楼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有几座鼓楼并立,比如在林溪乡的高友村高友屯,规模以上的鼓楼就有5座。鼓楼在侗乡的遍地开花,跟侗族人民的信仰和集体意识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侗族人民团结民主的象征,也是过去社会宗族文化的体现。
即便是现在,很多侗寨都是门不上锁、夜不闭户的。据了解,自古以来,在侗寨很少发生偷鸡摸狗等治安事件。集体的荣誉感和集体自律习惯的形成,源于鼓楼里代代相传的礼仪道德和村规民约。
4
不断被挤压的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但如今,因为消防防火的需要,侗族鼓楼周围正不断拔起一栋栋钢筋混凝土小高楼,以“不用一颗铁钉”建房的侗族木艺建筑物越来越少。更有甚者,大凡侗寨失火全寨被毁,灾后重建往往是家家户户用钢材、水泥、涂料、瓷砖、玻璃等新型材料建造民居,原生态的侗寨越来越少。
这些问题即使在以主打侗寨文化旅游牌的程阳八寨等著名景点也随处可见,由于缺乏监管和引导,一些百年鼓楼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由此带来的文化传承及文物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新闻推荐
柳北区 (咨询电话:0772-2805621)五中:北站路:单号29—、双号28—(含东1、2巷等)跃进路: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