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易水湖风光旖旎。
游客入住会英农家院,需要提前预订。
安振河今年60岁,这一手地锅鸡和地锅鱼足足做了40年。近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美丽河北·太行行”联合采访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全国60余家媒体的记者一起走进太行山区,对这里秀美风光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
最近十年来,“好邻居”河北省旅游走过了与好客山东一样的路子:通过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了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迎接日益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加快了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河北旅游的“他山之石”,对进一步发展好山东旅游业也有良好启示。
本报记者景佳
山旮旯成“旅游宝地”
此次,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进了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沙河市王硇村、武安市白沙村。三个村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但均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
邢台县前南峪村是河北省山区综合开发的“老典型”。过去,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这里的山是由岩石构成的光山秃岭。通过生态治理、科技支撑、发展观光农业,将山区建设成了融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花果山”。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林果业也成为村里的第一产业。目前,全村共有果树30万株,人均210株。2015年,仅果品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达到6800元,占综合人均纯收入的57.6%。不仅卖林果,还能卖风景。7平方公里村域内,8300亩山场种植着480万株树木。现在这里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致富带头人、原村支部书记郭成志说,旅游收入占到全村总收入的37%,去年,景区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960万元,旅游带动收入1860万元。
沙河市王硇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太行川寨”之称,融合南北风格的石楼群深深吸引游客。当初,这些沉默矗立在村头的沧桑石头并不能让王硇村人富起来。如何把石头变成宝?意识到不改变就没有出路的王硇村人,开始转变思路,发展旅游业。
如今的王硇村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乡村旅游示范区。村里有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建有高档宾馆,村外的山坡上缀满梯田,果木遍野,村民忠厚朴实,热情周到,俨然是一颗藏在太行山里的璀璨明珠。同样是靠山吃山,武安市白沙村过去是靠开办矿业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成为全国文明村。如今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建起了集果蔬绿色生产、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积极进行绿色转型。
“除了老人孩子,全村围绕旅游转”
与山东近些年乡村“民宿游”迅速发展一样,记者此次考察的河北太行山一带“民宿游”新型乡村休闲旅游模式也进入了投资者和旅游者的视线。其中,涞水县松树口村是河北省“民宿”游发展的典型村。
松树口村位于5A级景区野三坡核心区,距离百里峡景区2公里,距高速路百里峡出口13公里。村子背山邻水自然环境优美,村庄沿山就势,面山邻水,水岸曲径。全村115户,经营农家乐的就有63户,除了老人孩子,村里人几乎都围着旅游转,靠发展“民宿游”让小山村实现了脱贫致富。
会英农家院的男主人名叫张小月。十年前,他和村里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在北京当保安,一个月只能挣1000多元。有一天老父亲打来电话跟他商量:来村里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把家里空闲的房间,租给游客如何?就这样,张小月回到了村里。十年一晃过去了,他的“民宿”规模已在村里数一数二,楼上楼下共24间客房。“现在游客想入住会英农家院,需要上网或者打电话提前预订。”
村支部书记张永书介绍,松树口村从2009年起建设了统一风格的农家院60座。统一的格调使村庄看起来格外干净优雅,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生活条件,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2009年,松树口村还被评为省级新民居示范村。
近年来为给游客创造更好环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松树口村通过种种措施,整体改变村庄面貌,为旅游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
三县攥成一个拳头,打出“京西百渡”牌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现实要求旅游发展须从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在这方面,河北省的探索充满创新活力。
保定市涞水、易县、涞源三地,地处太行山中段,总面积6646平方公里。这里四季天高云淡,山高林密,且地处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坐拥京津庞大的高端消费群体。以往三地旅游发展分别依托自己的龙头旅企野三坡、易水湖、白石山带动,缺少整体合力。今年年初,保定市以承办首届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三县开始同声共气,整合资源,打造地域旅游品牌形象。
保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会斌告诉记者,涞源、易县、涞水三县全部名列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现在在这一区域内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将野三坡、白石山、易水湖、清西陵、狼牙山等景区进行连片打造,形成以5个品牌景区为龙头、一批A级景区相配套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品牌,努力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就着风景吃地锅,真是醉了
文/片本报记者景佳
6月23日傍晚时分,我们“美丽河北太行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易水湖,这里是有名的“狼山易水清西陵”三大景区之一,自然风光绮丽优美。就在大家等待入住湖畔宾馆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湖边袅袅炊烟下方的农家地锅:湖边一处七八平米见方的空地上支着三口大锅,灶膛里正烧着火,锅里面分别炖着鸡肉和鱼肉,掌勺的大师傅是当地一位农村老人。
连续吃了多日自助餐的我们,被告知今晚可以吃到这个,大都惊喜不已,不少人眼睛都直了。等我们分了房间,再下楼来到锅台边时,细嫩鲜香的鸡肉和鱼肉已经开始出锅了。大家来不及细聊,先吃再说。两大盘鸡、鱼上桌后不到十分钟便被抢光。
这大锅台烧木柴炖出来的肉真是格外香。看这地锅鸡,肉质筋道有嚼劲,汤汁十分浓郁。再看这地锅鱼,外酥里嫩,品一口细腻鲜香,味道好极了。
掌勺大师傅叫安振河,今年60岁,附近的安格庄村人。位于易水湖大坝码头的正下方,距县城30公里。该村群山环绕,依山傍水。村西是“太行明珠”易水湖,村北是“风萧萧兮兮易水寒”易水河,清澈的湖水由湖底伸出的管道输送到村中大街小巷,到处流水淙淙。安师傅这一手地锅鸡和地锅鱼足足做了有40年了,可谓具有现代人倡导的“工匠精神”。村民说,他是村上的“能人”,这些年村上遇到红白事,做饭掌勺的都是他。虽然没有专业学过烹饪,但他用“土方法”烧出来的菜全村人都爱吃。随着乡村游的发展,村里兴起了农家乐。他被村里最有实力的这一家请来,专门负责给游客做地锅鸡和地锅鱼。
说起这地锅鱼和地锅鸡的做法,安师傅介绍,鱼是当地常见的胖头鱼,城里人叫花鲢,生长在湖里的花鲢比普通的淡水白鲢头大肉鲜,肉质更筋道,鱼刺也少。做鱼的调料是他自己准备的,葱姜蒜不可少,炒锅时,先放一部分黄酱,再放入一些五花肉、花椒和大料,仅此而已,特简单,这些料农家都常见。但要想把鱼做得色香味俱佳,诀窍还在于醋的运用和火候的掌握。
他说,醋放得不合适的话,鱼会有腥味,一条10斤的鱼,差不多要放4汤勺的醋。今天的鱼他炖了两个半小时,他说再有一小时的话会更好。鸡是当地土鸡,宰杀后剁成块,先放热水里焯一下,然后拎出来炒,炒鸡不加黄酱,入锅炖的时候,至少要4个小时才能做到肉烂味美。
酒店老板说,来此吃饭的游客,大都是奔着这儿的地锅鸡和地锅鱼来的。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2013年CBA全明星周末全明星赛首发球员票选于2012年12月24日在CBA官网上线。截至12月30日,广东队的易建联以140196票力压大热门麦迪占据了票王的位置。排名第2到5位的球员分别是青岛队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