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报记者凌文秀
7月1日,莘县广播局“红色作家”、72岁的延保玉老人对记者讲述了“鲁西第一党支部”的历史故事。老人介绍,莘县古云镇徐庄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4年就在村南高粱地里宣布建立了中共党支部。1936年5月,在徐庄村恢复重建了中共山东省委,开启了山东党组织的崭新历程。
教书先生传播革命青纱帐里秘密宣誓
延保玉讲,1934年,徐庄村的徐宾从联立师范毕业后,被聘到古云集小学教书。徐宾三天两头地跑回家,时间不长,就与村里的老少爷们打成了一片。徐宾对穷人格外和气,关心他们的疾苦,常拿出钱财周济他们。同时,他一回村,就会带回很多新鲜事,讲给大家听。
那时,穷苦百姓遇到难事就烧香拜神,或者唉声叹气,自认苦命。徐宾启发他们:“我们受穷不是命不好,而是因为咱们手里没权,受剥削。世上没有救命的神仙,穷人要想过好日子,就得齐心抱团,除掉剥削穷人的恶霸。”
徐宾对人们讲述了红军给穷人打天下,建立苏维埃政府,让穷人当家做主的事例。使新思想意识渐渐在村民脑中融化,他们渐渐懂得了只有闹革命穷人才有出头之日的道理。
徐宾照上级指示在穷人中物色革命对象并进行培养教育,一批村民都成为徐宾注重发展的党员对象。
1934年6月的一天,徐宾突然向人们宣布,他本人就是共产党员。他告诉8名革命对象可以申请入党。27日晚,徐宾把徐洪礼、徐玉峰、徐开先、徐光简、徐跃先、徐林东、徐洪俊等人集合到村南高粱地里宣布,上级已经批准他们为徐庄第一批党员。接着,徐宾举着封面上画有镰刀斧头的书本,让8人一起举起拳头宣誓入党。徐庄党支部从此成立了,鲁西农村显现出革命的曙光。
“黄河鲤鱼”神秘来到黎赵携手开局布新
徐庄党支部成立后,党支部成员常常凑在一起,以打牌为掩护,开会学习,商讨工作事宜。
延保玉介绍,193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时任党支部书记的徐玉峰收到了地下通讯员送来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近日黄河鲤鱼来。”首任支书徐宾曾交代过暗号,“黄河”就是他们的上级。于是,党支部成员立刻忙活起来,分别准备这位上级的吃穿住行及保卫工作。
几天后,党员徐光彩家的南屋里,住进了两个神秘人物:一个年纪稍长的称为“掌柜”,头戴着礼帽、身穿长袍,说话文绉绉的,他就是中共直南特委书记黎玉同志;另一个当“伙计”的,原是个来自陕北的18岁红军小战士,大伙都叫他小魏,其真名叫白玉光。
1934年至1936年间,黎玉兼任河北省直南与冀鲁豫边区两个特委的书记,以河北省代表的身份领导这两个特区的工作,大家都称他为“省代”。“鲤鱼”是其名字的谐音。
当时的范县、濮县,隶属山东省(今属河南省),由于1933年山东省委被破坏,各地组织停止了活动,或与上级组织失去了联系,唯有这两个县的党组织在黎玉所属的河北省直南特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所以,黎玉奉上级组织之命,与红军小魏一起来到濮县、范县视察指导。
黎玉来到濮县听取了当地党支部的汇报后,随即决定在建党最早、党员最多、群众基础最好的徐庄村住下并蹲点。这时,党在山东省的临时负责人赵健民同志到莘县徐庄村寻找党组织,见到了黎玉同志。在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后,1936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命黎玉同志为山东省委书记,赵健民同志为组织部长。
设立陈列馆展示斗争史红色精神永远传递
三年多前,在徐庄村党支部旧址复建的鲁西第一党支部旧址陈列馆正式开展。陈列馆占地4万平方米,由主雕塑、第一党支部旧址、主展馆、广场、启明山和云兴湖组成,主展馆面积1200平方米。馆内展示的实物200余件、图片1000余幅,证实了徐庄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实。其中展示的独轮车、纺车、石臼、木柜、木厨等实物,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革命背景,把参观者带回了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
延保玉说,旧址有座土房子,根据村中老党员的回忆,当年黎玉和赵健民就是在这座土房子里会面的。纪念馆门口的主雕塑是黎玉与赵健民见面握手的石雕。正是有了两人在徐庄的握手,才使中共山东省委得以恢复和重建。在这一过程中,徐庄村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鲁西第一党支部”。
站在纪念馆前,举目四望,这片革命圣地以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形象已经成为鲁西地区耀眼的明星。村里规划的新型社区建起了60余栋沿街楼房,柏油路、路灯、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应有尽有。富裕、文明、快乐成了贴在徐庄村身上的新标签。快速发展的同时,革命战争年代“党魂、军魂、人民魂”的鲁西精神也在这里薪火相传,相继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他们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无私奉献着。
追本溯源,为的是纪念曾为此奋斗终生的革命前辈;缅怀过去,更是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陈列馆已经成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保玉老人希望“让红色精神永远传递下去,让社会发展沿着红色精神的足迹前行。”
新闻推荐
第二回:天山山水画的形成之路写意中国名家推介·周尊圣51000(单位:元/平尺)48000年度第一件拍品成交价年度第二件拍品成交价45000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