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
县里各方面的任务都是实打实的,不能玩虚的、空的,思路举措千万不能口号化、泡沫化,要更多地奔着问题去,以能不能稳妥有效地解决问题、能不能让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有感受度、获得感作为标准。(8月17日《人民日报》)
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民生保障,让群众体会到党和国家关怀的重要基础。一个地方发展好不好、经济强不强、民心齐不齐、社会稳不稳,关键看处在主要领导岗位上的县级领导干部。只有地方“父母官”不忘初心、心系群众,身往下沉、务实干事,广大干部群众才会齐心协力、奋发有为。
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县级领导干部是不是有抱负、有目标、有干劲,直接影响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工作作风和行动力量,关系着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正如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所言:“县里各方面的任务都是实打实的,不能玩虚的、空的。”一个县的干部队伍战斗力强不强,关键看主要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头深入一线、扎根群众,知道群众真正所需、所盼、所急,把纸上的文件、会上的决策、许下的承诺、定下的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惠民实绩。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面临的困难、矛盾层出不穷,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更大挑战。做好基层工作,光会喊口号不行,关键要沉下身子、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一点一滴扎实做。然而,个别地方的主要领导干部还悟不透这个道理,奔波于各大会议而难以抽身到基层多走走,忙碌着繁琐接待而无心倾听群众的心声,琢磨着如何发展大项目却淡忘了服务群众还差“一公里”,竭心尽力争取上级领导的满意却看不到有些群众脸上的愁容,看似殚精竭虑、辛苦劳累,实则为了小集体荣誉或个人脸面,说到底,是为民初心“缺位”,为官初心“错位”,这样的“辛苦劳累”群众不买单、也不点赞。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心里装着个人的荣誉脸面、职位升迁,还是群众的疾苦冷暖、所想所盼,从领导干部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能看得出来。只有干部打心眼里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眼睛往下看,心思往下沉,真心待群众,才能常往一线去,人在基层留,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听得进真心话、吃得了家常饭,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县级领导干部,更要不忘初心,身在基层,心在基层,想问题、办事情前亲自到基层走走转转,多听听群众怎么说,了解群众真实想法,知道哪些事情最要紧、哪些矛盾最难化解,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把钱用到刀刃上,把心思花在群众身上,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
不忘初心,才能“身”往下沉。只有领导干部不忘为官初心、牢记为民初心、恪守执政初心,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岗位如何更替,都不丢党员的本色,不忘为民的职责,不弃务实的作风,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真正成为改革攻坚、共谋发展的中流砥柱。
来源:人民网
新闻推荐
□李炳章万物之中人最灵,创造世界全靠人。粮食就是宝中宝,没有粮食难生存。有粮平安无粮乱,饥民闹粮无法办。一粒米,一滴汗,省吃省用细盘算。国家粮库粮满仓,要为人民保国防。平时备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