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字彦修,生于公元1231~1351年。元代金华(今浙江义乌县)人,家居于丹溪,故后人尊称为丹溪翁。自幼好学,师事朱熹的再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精通文哲,至四十岁才开始习医,首先自学《素问》,而后又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门下。罗知悌虽为河间弟子,但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学,故将刘河间、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诸家之书授予丹溪,使朱丹溪旁通当时名家之说,开拓了知识范围。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朱氏自创新说,自成一家之言,创立了有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学说,并于杂病提出了以气、血、痰、郁的辨证治疗方法,于医学理论的发挥及杂病的治疗作出了贡献,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新闻推荐
晚报讯“感谢四川好民警为我们找到小女儿!要是孩子遇上坏人,后果不堪设想。”日前,宜宾市翠屏区公安分局西郊派出所民警将一名13岁的云南籍女孩送上回家的汽车,其家人连声感谢。8月上旬,西郊派出所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