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孟 欣
“
随着手机智能终端的普及,微信成为多数市民相互沟通、联络感情的重要纽带。新兴的微商们,除去正常的展示、推销外,大打感情牌的营销方式也日渐兴起。前日,被老同学情感“捆绑”的市民刘颖(化名)就遇到这一难题。
“有个大学同学是宁夏的,家境贫寒,前段时间让同学们帮忙买了很多滞销的苹果,但现在又让我们买大枣,没完没了地发,甚至直接推销到曾经帮助过她的我的朋友、同事那里。不少同学也遇到这样的情景。”昨日,市民刘颖非常苦恼地说。
当初助力同学“消化”滞销苹果,如今为是否买枣发愁
刘颖居住在菏泽奥林花园小区,为方便毕业后遍布各地的同学联系,去年底建立了大学同学微信群,目前有47个同学。
“父母种的苹果滞销,已经有不少烂在地里,求同学们帮帮忙……”今年3月,刘颖的大学同学马莉(化名)在微信大学同学群里发出求助信息。“马莉的老家是宁夏的一个偏僻山村,家境比较困难。大学时,她一直过得比较节俭,像衣服、食物等都是能俭则俭,还带三份家教贴补家用,但人比较开朗,与大家处得很不错。”刘颖告诉记者,马莉在微信群里解释称,父母种苹果10余年了,去年虽然丰收但没有销路,从收获到现在已经有不少烂在地里。同学们闻讯纷纷伸出援手,不仅自己买,还介绍亲戚朋友购买,并帮助马莉在微信上推广。
“我买了10箱,又介绍朋友买了10多箱。当时,不到半个月,同学们就帮忙把她的苹果‘消化\’完了。”刘颖说,“我们一帮同学很欣慰,但马莉之后的一系列推销,却让大家渐渐寒了心。”
“一周前,马莉又在同学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我家的大枣红熟了,有需要的记得联系,麻烦同学们帮忙推销一下……\’而这已经是第6次让大家帮忙购买、转发了。”刘颖说,“不少同学感觉不舒服,心生埋怨,没人在群里回应她。”
刘颖的另一位同学仝柯(化名)告诉记者,马莉见无人理睬,开始给同学们私下逐个发推广链接,希望买点儿并帮助推广。
据了解,马莉不仅向同学挨个推销,还做出了让老同学更加气愤的举动。“之前她卖苹果、西瓜时,不少同学买了送给同事、客户,且让她直接打包快递。让人气愤的是,这次她未经同学同意,就擅自向同学的同事、客户推销大枣,还让别人帮忙转发。不少同学的同事、客户专门打电话询问,搞得大家非常尴尬。”仝柯说,经过私下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同学遇到类似情况。
仝柯介绍,有同学提议将马莉踢出群,但又怕伤了同学间的感情;但是,马莉的所作所为,又实在让大家无法接受。
当事人解释:系团队成员微信推销水果
随后,记者通过微信联系上了马莉,并询问了相关情况。
马莉解释,她的老家位置偏远,且道路非常不便,要将水果卖出去,只有求助网络。
在记者询问其不经同学同意就擅自向同学的同事、客户推销水果是否妥当时,马莉坚称,系之前她的团队成员在做回访时留取了联系方式,向同学的同事、客户推销西瓜、枸杞、大枣,是她的团队伙伴做的。
“打感情牌推销,是现在微商通常采用的一种销售手段。”昨日,山东幸福鸟网络推广公司市场部经理牛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如今,微商推销都有一整套的培训项目,在同学、好友微信群朋友圈之间以求助、打感情牌的方式推广,是如今微商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况且马莉表示自己有团队伙伴,那她可能已组建了一个微信推广团队,她实际上已成为微商。”
工商部门:如遇“捆绑”式推销,可投诉
在记者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同学群是同学情的延续,如果有人将群里的同学当成推销对象,同学间的情谊其实已经扭曲了。市民孙忆芳建议,建立同学群前,最好“约法三章”,只谈感情不谈生意,只有这样,同学情谊才能长久。
据菏泽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牛建峰介绍,从本月1日起,《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凡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广告,包括微信、微博等在内,都要标注“广告”两字。违者不仅将受到行政处罚,还将面临最高10万元的罚款。
记者查看马莉发送的推广链接,发现并没有标注是不是广告。牛建峰表示,马莉所发推广内容是否违规,具体要由工商部门调查后认定。市民如在生活中遇到此类 “捆绑”式推销,可拨打工商局投诉举报客服电话12315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