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莹
“在村里,过去是一家有事、全村忙活,红白事办得表面风光,其实很多人都是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大操大办。后来村两委提倡移风易俗改革,我们村民打心眼里欢迎。”在丝绸路街道立家村,第一位带头红事简办的“喜公公”徐民刚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立家村,以前不管谁家有红白事,都要大摆宴席,办得风风光光。据徐民刚介绍,儿子的婚期定在2013年3月23日。在立家村的传统风俗中,家里有结婚的要通知庄里乡亲,还要大摆宴席,让全村人都跟着沾沾喜气,也让外人觉得“好看”、“有面儿”。“我是做布匹生意的,经济条件还可以,再加上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当时全家人都觉得儿子的婚礼要好好地办,越热闹越好。”徐民刚说。
2013年2月6日,就在徐家人为筹备婚礼紧张忙碌时,立家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过讨论和商议,通过了该村范围内村民在“婚、丧、嫁、娶”等风俗活动中,村民间不互相宴请的决定,并实行红事最高100元和白事最高50元的礼金标准,自通过之日起实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时的徐民刚有些纠结:既想跟随村“两委”的决定,做文明新风的倡导和实施者;又抹不开面子,怕婚事简办破了风俗,被别人笑话。于是,徐民刚找到了村红白理事会,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理事会成员。经过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们的耐心劝解,徐民刚打消了顾虑,决定为儿子简办婚事。婚礼结束后,徐民刚高兴地说道:“由红白理事会操办,既不失礼节又庄重地举行了婚礼,还节省了将近一万元,真是一举两得。”
立家村支部委员徐金表示,之前村民家中有红白公事时,庄里乡亲们都要参与,主家也为了要个面子,宴席要多摆上几桌,这样一来,你来我往都挥霍在饭桌上,还欠下一大笔“人情债”。立家村工作人员徐宝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红白公事的普通宴席一桌花费600元左右,一般家庭至少要摆25桌,仅宴席就要花一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烟、酒、糖等额外花费。白公事的骨灰盒要花1000元左右,使用气炮和响器的花费大约是800元,如果还要买墓地的话,那花费就更多了。
为倡导丧事简办,破除陈规陋习,立家村实施红事由红白理事会协调帮办,帮助协调酒店,利用村内通勤车帮助村民运送糖、酒等结婚用品;白事全程协办,严禁披麻,戴孝,裱白鞋等旧的风俗习惯出现,改用带袖章、鞠躬等文明形式祭奠,白事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天,严禁助忙人员有偿服务、大吃大喝。逝者由村委会及红白理事会统一安排,就近火化后安葬于立家村劳动人民公墓(现丽嘉金山陵园)。白公事费用控制在4000元以内。徐金表示,按以前的白事风俗,办一场白事最起码要一万元。实行丧事简办后,一场丧事用不了1000元。村民们也不相互攀比了,风气明显改善。
在立家村“两委”的倡导下,该村还兴起了厚养薄葬的风气,村民们更加注重孝道。“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达成了共识,就是老人在世时要尽全力孝顺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不能等到老人去世时再大操大办。”徐金说。
“我村于2004年就由村民自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但一直由村民自行管理,未在村中形成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村‘两委\’的大力倡导以及村民之间的相互宣传,村民家中有红白公事时,都会主动找到红白理事会全程协助操办,村民自觉执行在‘婚、丧、嫁、娶\’等社会事务时只随礼,不坐席的决定。此举有效地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破除了‘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习惯,村民现已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30日,区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路德芝出席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各部门单位在推进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求各部门单位进一步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