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边寻觅、边采访、边思索,记录下了很多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精神激励,撼人心魄、催人奋进。
红军井
在福建省长汀县景色怡人的卧龙山深处,有一口相传由宋代知县宋慈挖掘的古井。1932年秋,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从江西宁都来到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治病疗养长达三、四月之久,医院就在这口老古井旁。在那段日子里,毛泽东每天都和周围的群众一样,到老古井边刷牙、洗脸、洗衣服,渴了就直接饮井里的水。不久,毛泽东发现古井年久失修,井边的石板破损,一下雨脏水就流入井中,井里也淤积了许多泥浆,不禁为群众的身体健康担忧起来。于是,毛泽东带领警卫员把损坏的石板换掉,还下井清除淤泥,使古井焕然一新,井水更加清冽甘甜。为了感谢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口井是“红军井”。
红军长征离开苏区时,乡亲们从“红军
井”里把水提上来,装满了上千个竹筒和葫芦做成的贮水罐,连夜送到红军战士手里,说“喝了红军井里的水,壮筋健体志越坚”,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直到今日,每年欢送新兵入伍时,当地还保留了这一传统做法,激励家乡子弟不忘“红军井”,走好新的长征路。
红军洞
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金沙江的皎平渡口,崖壁上有一排砂石洞,原本是船工用来遮风避雨的山洞,成为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总指挥部。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这里指挥红军顺利渡江,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因此,这些原本普通的山洞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红军洞”。
走进毛泽东住过的山洞,只见两洞相连,外边约9平方米,里面约5平方米。里间岩壁上一突出部分,据说是当年放置马灯的地方。由于洞内狭窄,身材魁梧的毛泽东只能弓着腰,借着昏暗的灯光看地图,分析敌情,指挥渡江……紧挨着的几个山洞,则分别是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及红军渡江司令
部的驻地。正是在这如此简陋的山洞里,毛泽东等红军领袖指挥千军万马巧渡金沙江。据当地县志记载,公元225年5月,诸葛亮南征时,马岱率领3000人渡江,由于指挥不当,人马在此死伤大半。笔者不由得想到,同样是5月,同样是金沙江,红军却在整个渡江行动中未损一兵一卒,创造了世人惊叹的奇迹。
如今,在皎平渡口建起了红军渡江纪念馆,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据当地群众介绍,每年5月的傍晚,在当年红军渡江的地方都能隐约听到千船竞发的号子声,有月亮时还能看到红军的身影,看到他们八角帽上闪亮的红星……这当然是传说。然而在这传说中,不正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热爱吗?在他们看来,红军及红军精神是永存的,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图腾”。
红军树
在湖南省江永县一中的校园里,有两棵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树”的连体樟树。如今,这两棵树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盘曲着伸向天空的枝丫,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
铜铸的英雄气概。树上所有的叶子葱绿、晶亮,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校园半个篮球场。走近看,弹痕累累、刀疤道道,“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保家卫国当红军”等字迹深嵌在树干上,清晰可见。
提起“红军树”,江永人都知道一段动人的传说: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曾在这两棵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向他们宣传革命真理和红军的主张,使群众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为老百姓翻身求解放的,便纷纷筹款捐粮,还踊跃把自己的子弟送去当红军。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敬意,他们在树干上镌刻下“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保家卫国当红军”的宣传标语。后来,红军走了,白军来了,对群众进行疯狂的报复,在樟树下残杀红军家属,还动用一切手段清除树干上的宣传标语,使樟树伤痕累累。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没过多久树干上的标语又渐渐显现出来,且愈来愈清晰。乡亲们说:“这红军树是神树,它象征着红军精神万古长青。”如今,“红军树”已成为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红军精神鼓舞着江永县人民不断前进。
(贤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飞曾一莹)10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川东川南第三十二次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在广安市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人大财经监督工作,共同研讨、交流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大财经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