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近日,江苏南京市一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发帖称:“外国的鬼节也要过,还要带万圣节的服装和道具,是不是冬至也要带纸钱去幼儿园烧呀?”记者在南京几家商场探访发现,不少幼儿园家长带着孩子来买万圣节道具,都说是幼儿园布置的作业。(10月25日《扬子晚报》)
作为西方的“鬼节”,万圣节这一天小朋友会装扮成妖魔鬼怪在街上进行恶作剧,也会敲响邻居的门索要糖果。伴随着社会变迁,万圣节喜庆与狂欢的娱乐色彩渐趋浓厚。作为“舶来品”的万圣节,虚火为何越烧越旺?这里面,既有商业资本推波助澜的因素,也和教育观念的错位密不可分。
面对漂洋过海的“洋节”,“棒杀”、“捧杀”都不可取。一方面,“洋节”不能脱离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东施效颦让节日上演“变形记”,在许多时候只是徒有其表,缺乏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与传统节日相比,一些“洋节”的互动性更强、参与度更高、趣味性更强。挖掘传统节日的意义,借鉴“洋节”的庆祝方式,让传统节日更有时代气息、更加丰富多彩,才是一种理性、成熟的态度。
新闻推荐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