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双墩人,王沈早年创业有成,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怀着回乡二次创业的梦想,2012年他回到家乡,和三个好朋友投资4600多万元,建立了年产6000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走进位于双墩镇兴岭村的四龙聚食用菌生产基地,几栋厂房立即进入人们的眼帘。走进菌菇生产厂房,婴儿胳膊粗般的杏鲍菇整齐地排列在出菇房的架子上,场景甚是壮观。王沈说:“当初到福建那边考察杏鲍菇生产项目,感觉这个项目还可以,因为我们合肥市场没有这种食用菌,所以立即就考虑投资这个项目了。"
“杏鲍菇为什么叫杏鲍菇?就是因为有杏仁的味道、鲍鱼的口感,所以才叫杏鲍菇。"王沈说,“生产杏鲍菇的原料为甘蔗渣、木屑、玉米芯,可以说是变废为宝。从打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到出菇,55天左右,杏鲍菇便‘破袋而出’。基地每天生产杏鲍菇可达16吨。"
产量大了,销售怎么办呢?王沈说:“我们生产的杏鲍菇主要销往合肥市的周谷堆批发市场,再由周谷堆批发市场向全国各地发货。"
四龙聚食用菌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目前已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民在这里务工挣钱。兴岭村北头村民组村民彭玉霞在基地一干就是两年。她高兴地说:“在基地里干活,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差不了多少,而且抓点紧干完活就可以回家做点家务照顾家人,还不误农活。"
王沈表示,四龙聚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常年培植杏鲍菇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利用生产杏鲍菇废弃的菌苞,发展双孢菇等其他食用菌,从而带动周边更多农户致富奔小康。
(杨维礼 陶翠芸)
新闻推荐
泊湖中一艘艘流动的渔船就是一户户流动的“渔家”。 ▲湖中船影绰绰,这是渔家生活的全部。 菊黄的鲜蟹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史有权、吕美娇夫妇闲时一起修补渔网,心情十分愉悦。 可爱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