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生眼里出名校

来源:齐鲁晚报 2016-11-16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雨茂

考学就像找对象,知己知彼,务实选择,两情相悦最重要,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情人眼里出西施,考生眼里出名校。

到北京大学参加培训,上课的地点就在紧靠西门的燕园中,每天都看到大量中小学生排队参观北大校园,进不了校园的就在西门外的匾额下面拍照,还听到一些老师、家长鼓励孩子将来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门口同样人声鼎沸、人流如织,如果没有清华的证件,进入校园相当不容易。北大、清华门口甚至有所谓的黄牛党声称交钱就可以带人入校参观,不用长时间排队,而邻近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基本看不到如此盛况。其实,这两所学校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很有限,甚至比不上一些地方高校的招生人数,全国的学生都眼巴巴瞅着这两所学校,每年如愿的能有几人?

什么是名校,应该是见仁见智,如今却被简单化了。对于境外名校,主要看国际排名,尤其是所谓的权威排名,进入全球排名前列的就是“名校”。有人指出,排名也可以作假,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或者保住排位,专门安排人研究排名规则,处心积虑地精巧应对。国内主要看是不是政府认定的985高校,985高校内部则看是不是九校联盟(C9)学校,C9高校内部则看是不是最牛的北大与清华。与之对应的是各省市四星级以上高中都把考入这两所学校的人数作为重要的宣传噱头,放在红榜前头的永远是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

如果从社会评价的层面看,名校之有名本不在所谓的权威排名,也不在政府扶持与认可,而在于毕业生。没有大量知名校友,就没有所谓名校。这就好比名人,主要是看他(她)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媒体曝光率。白岩松讲过一个笑话,意思是一只狗牵到中央电视台都能变成名狗,但人们不会真心认可。就像一些浅薄的网红,只有无知的人才认为他们是名人。相反,人们对袁隆平、莫言、马云的名人地位就没有异议,成绩在那里摆着,不满的人可以比照看看,估计自惭形秽的人居多。无论是袁隆平还是马云,都不是名校毕业生,相反,母校反而以他们为荣,靠他们扬名。莫言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而中途辍学,连中学都没有上过,何谈考大学?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并不因为莫言没有上过名校而拒绝授予荣誉,人们也不会因此而低看莫言的文学成就。从另一个方面看,有了名校友就能称名校吗?未必尽然。比如我校是一所省部共建的师范大学,在本省的教育界早就打出了名头,但到了外省,了解的人并不多,今年招生咨询,工作人员就向考生宣传李琦,因为他是“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全国总冠军。其实大家都明白,除非学习流行音乐,奔着李琦去的考生是极少的。那么,到底何谓名校呢?窃以为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名校之有名,是历史形成的,与现实的关联反而不大,如果躺在历史功劳簿上当啃老族,终究会被人诟病的。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名扬天下,因为它培养了160多名两院院士,还出了两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海峡两岸的文化、教育、科技诸领域,联大的毕业生大多是翘楚,在各行业大都是领军的旗帜性人物。如今的中国大学却遭遇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对大学发难的岂止钱学森先生,在一片质疑声中,无论是985还是211高校,谁还好意思自诩为名校?

其次,名校之有名,在于专业,在于有一批敬业渊博的学者,有一大批业界精英。立志做医生的,心仪的医学院校就是名校;甘心做教师的,憧憬的师范院校就是名校;怀揣财富梦想的,神往的财经学院就是名校……在各高校的毕业生中如果有考生仰慕的偶像,考生报考的意愿一定是坚如磐石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学生奔着学校的名头却不考虑专业,别别扭扭上了四年大学,最后甚至抱憾终身的。还有考入名校觉得不合适却转入一般学校就读的。对于立志考名校的中学生来说,应该引以为鉴。

最后,名校也有层次,并不只属于少数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发愿做学问的,重点大学当然是名校;期望做职业人士的,各类专门大学都可能成为他们心中的名校;立志做灰领的,职业技术学院中就有名校;情愿做技术工人的,种类繁多的中职技校之中,一定有被社会广泛认可、被业界认同的名校。家长不能囿于面子思想,而要思考谋划孩子将来的发展,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同时顾及社会需求。学生也不能好高骛远,要思考今后如何在社会立足,怎样做选择才更有利于安身立命等。总的来说,考学就像找对象,知己知彼,务实选择,两情相悦最重要,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情人眼里出西施,考生眼里出名校。

至于一般人眼中的名校都是研究型大学,深究起来也是有原因的。一是长期科举制度的影响,学而优则仕,英雄也问出身;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学历崇拜,毕业于重点大学就预示着前途光明,学历高就意味着收入高、升迁快;三是家长、考生的虚荣心作祟,别人的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我的孩子考不上多丢人呀!考生当然也这样想。

当学校凭众多杰出校友扬名,考生也以社会认可、行业公认确定心中的名校时,名校也许才真正算是实至名归。

(本文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新闻推荐

省内200多名眼科专家 来潍医附院参加培训班

本报11月20日讯(记者马媛媛通讯员刘宏)18日,由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举办的2016年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眼病影像学检查新进展培训班在潍医附院9号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潍医附院副院长邓爱军...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2016-11-19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考生眼里出名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