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执政过渡团队成员披露,特朗普正在想办法在就任后尽快使美国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有分析认为,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已有一定基本共识,美国即便真的退出,也不意味着《巴黎协定》的瘫痪。何况,政策变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或要推翻
奥巴马的行政令
路透社13日援引一名在过渡团队中从事国际能源和气候政策工作的成员的话报道,特朗普团队正想方设法绕开《巴黎协定》中就退出协定规定的时间表。按照协定,某个缔约方如果打算退出,需要等待4年。《巴黎协定》于11月4日生效,意味着特朗普需要等到下次美国总统选举前后,美国才能退出。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特朗普幕僚说,尽快退出的方案眼下包括美国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或者特朗普以总统身份发布行政命令,推翻现任总统奥巴马批准《巴黎协定》的决定。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后者于今年11月4日生效。截至今年11月12日,《巴黎协定》已经获得109个国家正式批准。
特朗普在竞选中表示,一旦当选,将设法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国会中的共和党人也反对这一协定。这名特朗普过渡团队的成员批评奥巴马绕开国会参议院,以行政命令批准了《巴黎协定》。
奥巴马政府认为,《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协议,而美国国会当时批准了这个公约,因此《巴黎协定》无须再提交国会批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获得美国时任总统乔治·布什、即老布什签署并由国会参议院通过。而老布什之子乔治·W·布什2001年刚就任总统,就退出了前任政府于1998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
各界人士
都在警告他
这名过渡团队成员表示,特朗普的过渡团队意识到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受到国际社会批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在一场记者会上没有就特朗普着手加快退出《巴黎协定》表态,但是强调,这份文件“包含巨大的重要性和信誉度”。
奥巴马14日“忠告”特朗普称:如果把竞选时的承诺都付诸实施,他会发现现实情况并没有那样容易。“不管你带着什么样的经验和设想就职,这个职位总会让你清醒。”奥巴马说,“现实总会摆在你面前。”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13日表示,大多数美国人相信气候变化是事实并希望予以应对,奥巴马政府将在剩余任期内“竭尽全力”落实《巴黎协定》。克里呼吁特朗普不要退出《巴黎协定》,他说:“众所周知,竞选(期间的承诺)与执政(期间所做)之间有时会有不同。”
前一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特朗普执政后会“言行不一”。“他(在竞选期间)发表了许多让人不安的言论,但是我确信,他将会明白(气候变化问题)全部的重要性、严重性和紧迫性。”他说。潘基文希望在数周内与特朗普谈谈,告诉他联合国希望美国“继续为人类做贡献”。
就特朗普打算尽快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中美双方的大力推动下,去年国际社会达成了《巴黎协定》,今年11月《巴黎协定》已经正式生效。“中方愿与包括美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继续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推动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耿爽说。
法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前总统萨科齐13日接受法国电视一台采访时警告,如果特朗普上台后退出《巴黎协定》,欧洲应该向所有美国商品征收1%至3%的碳税。
美国退出
不代表协定瘫痪
对于美国可能退出《巴黎协定》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分析,如果美国真的退出这一气候协定,也不意味着《巴黎协定》的瘫痪,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影响和应对还是有基本共识的,产业发展和民众意识都有了一定基础。离了美国,气候协议仍会继续往前推动。
不过,柴麒敏认为,如果美国退出,对整个进程还是会有影响的,特别是市场信心会受挫。柴麒敏举例称,像特斯拉等新能源企业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目前这些新兴产业的盈利能力还不强,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减税、补贴、碳交易等得以持续发展的,一旦这些政策或预期降低,资本流入就会相应减少,创业公司的估值也会降低,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近年来绿色投资增长迅猛,尽管可能有了一些泡沫,但这些泡沫对产业初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这些泡沫资金的助力,低碳创新的动力将很难持续。
柴麒敏指出,达成《巴黎协定》很不容易,从2007年的“巴厘路线图”到2015年《巴黎协定》的通过,“气候马拉松”刚跑完,196个缔约方好不容易达成政治共识。现在又出现了大国可能要退出的风险,如果真的发生,对这一来之不易的多边进程是很大的伤害。
柴麒敏表示,因为目前美国的情况不明朗,现在各国还不急于表态,都静待特朗普筹建政府。而且,多项政策变更还得通过国会立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现在下定论还早。据新华社、财新网等
□相关新闻
俄美关系想“翻篇”不易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都对现状“极不满意”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14日通电话,两人都表达了改善俄美关系的意愿,同意建设“强劲而持久”的双边关系。基于大选前特朗普对俄罗斯及俄总统普京的积极态度,舆论认为新一届美国政府有希望推动改善美俄持续冷冻的关系。
电话中,普京表示,俄罗斯已经准备好在平等、互相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同美国新政府进行“像伙伴一样的对话”。两人强调,要着力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从而为两国关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两人还计划在未来实现个人会晤。
两人还同意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首要敌人”: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两人基于这一立场交换了解决叙利亚危机的看法。
谈及俄美关系,普京和特朗普都表示对两国关系现状“极不满意”,同意一道积极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建设性合作”。特朗普办公室的声明说,他表示期待发展俄美间“强劲而持久”的关系。
在竞选期间,特朗普不止一次地谈到美俄关系。他说:“我始终认为,俄罗斯和美国可以共同战胜恐怖主义,恢复和平。我们还可以进行双边贸易,更不用说彼此尊重带来的其他好处。”他还表示:“我甚至无法想象还有什么比与俄罗斯交好让我更想做的事。”
俄罗斯政治观察家亚历山大·赫罗连科认为,美俄会努力寻找政策“交集”,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继续寻求合作,但是在诸如叙利亚危机等问题上,华盛顿和莫斯科根本利益不同,很难想象会并肩站到一起。
法国《费加罗报》文章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人们会看到俄美两国领导人微笑坐到谈判桌前,但“他们不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普京要实现俄罗斯的利益,特朗普则要为美国人服务。
对美俄关系前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认为,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有望缓和,最终美俄关系能取得多大进展则是另外一回事。
贾庆国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希望与俄罗斯搞好关系,但有三方面问题:一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观与美国世界观相抵触。美国搞北约东扩自认为并不针对俄罗斯,更多是从欧洲安全角度,认为美国是在为欧洲各国提供安全保障,而且欧洲国家都是自愿加入,因此美国自认为对俄罗斯没有恶意,俄罗斯不应如此反对。但俄罗斯考虑安全问题时从传统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俄罗斯人认为美国北约东扩就是针对俄罗斯,就是为了最终从军事上打败俄罗斯。
二是俄罗斯分裂势力较强,如车臣恐怖主义等。美国认为俄罗斯打击恐怖主义面太宽,涉及违反人权问题,俄罗斯则认为美国不应干涉其内政,打击恐怖主义是俄罗斯核心利益。
三是人权问题,俄罗斯有自己的国家治理方式,美国也有一套,自认为比俄罗斯的优越,因此总是干预俄罗斯内政。俄罗斯作为相对弱势一方,总会担心美国颠覆其政权。基于上述,贾庆国认为,美俄关系改善在初期的和缓后,将面临很大难度,归根结底是上述三方面问题难以解决。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烟台冰轮转型为济南市做了这样一件大事管道动个“小手术”,供热面积增60%
在原来的管道基础上,不用动筋骨,只要动些小手术,济南的整体供热面积就能扩大60%到80%。整个改造完成,大概需要12到15个亿。看到环保制热广阔的市场前景,冰轮集团通过资本平台的运作,基本上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