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刊前絮语】私塾内外

来源:齐鲁晚报 2016-11-1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徐静

今年的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山东地近京畿,是“左辅重地”,孙中山先生对山东非常重视,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曾多次对山东革命给予指导,并于1912年先后出入山东两次,途经烟台、济南、青岛等地考察,历时7天,公开演讲和答记者问计十余次,关于经济建设,孙中山在烟台的演讲主要强调了发展民族实业的重要性。在济南、青岛,他反复宣传铁路建设的计划和政策,并认为对外开放既可保全领土,又可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探寻孙中山先生在那段风云变幻的激荡岁月中的足迹,作者陈敬刚专门拜访了曾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的王桂云先生。王桂云曾编辑出版了120万字的《游览崂山闻人志》一书,该书对孙中山1912年访问青岛时的崂山之行,有过详细记载。《孙中山的青岛四日之行》一文向我们详细展示了孙先生在青岛的忙碌行程,其中既有在广东会馆、德华大学针对革命形势所发表的具有真知灼见的演讲,也有在崂山饱览秀丽风光时由衷地发出“我今天总算尝到了一个自由民的滋味了”的感叹。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已是耄耋之年的王桂云感慨不已:抚今思昔,重温孙中山先生的青岛之行,会让我们更怀念这位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有方向的革命领袖,他那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务实开明的思想主张、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无私胸怀,都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

上期人文周刊刊登了《鲍青文社:老济南曾活跃的文学论坛》一文后,勾起了不少读者对过往求学经历的追忆。老济南楚光俊先生告诉我们:祖父楚宗坤就曾参加过鲍青文社,写得一手好字、当时还是私塾先生的祖父常会把写好的文章拿到鲍青文社,还曾数次获奖;而父亲就在祖父开办的私塾中开始了文化启蒙。

“当时的乡村教育,主要是私塾和新式学堂并存。”今天刊发的《父亲读乡村私塾的日子》一文,描绘的正是1930年前后济南乡村教育真实的生存状态。当时内忧外患、战火纷飞,但在民风淳朴的济南,孩子们依然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新式学堂被迫停办,乡儒们兴办的私塾继续扛起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大旗,在培养青少年国文功底方面功不可没。这让我想起清华名师陈岱孙曾回忆过自己的求学经历,四岁开蒙、六岁起正式入塾读书的陈岱孙在15岁时,经过开明父母的同意,转入新式学堂读书。陈岱孙以其十分典型的求学经历表明,学贯中西这顶光环并非偶然,它是百年前中国步入近代化社会,教育制度相应发生重大变革时期的产物。而曾在私塾苦读四书五经的乡村少年,一定也对那段背诗对韵、描红临帖的学堂时光怀念不已,并感谢那段岁月给自己烙下的文学印记。

新闻推荐

林毅夫与张维迎未必非此即彼

11月9日下午,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张维迎同时出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产业政策思辨会,并展开面对面辩论。张维迎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给任何行业、企业特殊政策。林毅夫认为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刊前絮语】私塾内外)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