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皓正在弹奏古琴。
□本报记者孙孔嘉文/图
古琴,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古人讲究弦歌雅乐,抚琴养心。一曲弹罢,是内心的回味;举手过弦,是生活的品味。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福寿街和平路附近的北海琴社,见到了正在排练曲目的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城派古琴”传承人赵梓皓。生于1992年的赵梓皓,脸上写满从容与平和。那几天他正在和学生为第二届古琴艺术节做排练。
“古琴包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文人四事‘琴棋书画\’中,居于首位的琴,就是指古琴。”赵梓皓向记者介绍。2007年,赵梓皓去北京文博学院读书,因古琴是专业必修课程,结识了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会的秘书长张子盛老师。成为张子盛老师入室弟子后,赵梓皓苦心研究琴艺,后又经引荐辗转跟随古琴名家马杰先生,继承了诸城派古琴的精髓。
“学古琴,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赵梓皓说,父母都是从事古文物研究的,自己从小就对古文化感兴趣,为后来学习古琴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慢慢体会到了古琴不同流派的独特之处,同一首琴曲,在不同琴家、不同门派的演绎之下各具魅力。”赵梓皓说,他在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的帮助下成立了诸城古琴艺术中心,专注于诸城派的研究与传承。
“现在工作生活压力大,人心变得浮躁,而古琴的声音舒缓、自由、流畅,有助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平衡。”赵梓皓说,“古琴音乐历经千年不衰,与其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它的声音会给人一种归属感。”
2012年,赵梓皓创办北海琴社,作为潍坊市第一家专业教授古琴的琴馆,几年下来,琴社培养了近千名学生,进一步推动了古琴文化艺术的传承。此外,琴馆还被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和潍坊市委宣传部批准为“诸城派古琴艺术中心”及“潍坊市古琴传习中心”,并在潍坊各个县市区开设分馆,今年年初,他又在北京成立了北海琴社北京琴馆。
“古琴承载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不了解琴,就不能说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正因如此,我们有义务把古琴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赵梓皓说,“11月22日,我将会到墨尔本,在墨尔本演奏中心——伊丽莎白默多克音乐厅进行古琴演奏会,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中国古琴悠扬而深远的声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暨产学研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潍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传亮)10月13日,第25届全省产学研展洽会暨山东工业设计周活动在富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并举行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暨产学研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副省长张务锋出席;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