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防学生攀比 “禁”不能解决问题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6-11-24 08:13   https://www.yybnet.net/

日前,广东珠海金湾一小因拟禁止学生带零食、玩具、零花钱到学校引发热议。有家长和老师支持,也有人反对,并质疑已接到的短信通知中包含“不定期检查孩子书包”的做法涉嫌侵犯学生隐私。(南方都市报)

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升,学生的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本身有其必然性,但也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攀比心理和不健康的消费行为等等。学校方面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显然是好事。但该校采取的方式——禁止学生带零食、玩具、零花钱,甚至将“不定期检查孩子书包”,未免显得过犹不及,也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在一个消费社会,已上小学的孩子使用零用钱,本身并无问题。甚至出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孩子的财商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个别学校就已经设立了类似的课程,从小引导和培育孩子的金钱观与消费观。因此,若是为了避免攀比就一味禁止学生携带零用钱,显然并未抓住问题的核心。

相较于一刀切的禁止学生带零花钱,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和金钱态度,确实要复杂得多,也并不见得能够立马见效。但也要看到,单单靠禁止学生带零用钱是否能够避免攀比,也同样存在疑问。比如即便不带零用钱了,在穿着、文具等方面,也可以引发攀比心理。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学生带不带钱,而是在于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攀比心理,是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纠偏。当然,这一方面需要学校方面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

靠“禁止”学生与金钱接触来防止攀比,只不过是回避对他们的金钱教育,或是将之往后推,并未在根本上给学生以正面的消费观念的引导,且还可能产生不可小视的副作用。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学校禁止学生带零食、玩具、零花钱到校的教育思维,其实太不让人意外。不单单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人的教育经历中,从小学到大学,其实都充满了“禁”字,似乎一面临存在“问题”的事物,学校首先想到的便是“禁”,只要将他们隔绝在学生的接触范围之外就万事大吉了。然而,教育本身是复杂的,一味的“禁”字诀,不过是在回避问题,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不能解决问题。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一点直面和引导的态度与行动,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朱昌俊

新闻推荐

广安市启动迎春购物月暨川货新年大拜年活动

本报讯(记者卢琴)1月日上午,以“有滋有味有川味”为主题的“四川(广安)迎春购物月暨川货(广安)新春大拜年活动”在广安市国际商业中心举行启动仪式。此次活动,广安市将利用春节期间消费旺季,采取市、县联...

相关新闻:
魁星楼的见证2017-01-18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防学生攀比 “禁”不能解决问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