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栽培。
唐家露地蔬菜基地。
遂宁地处四川丘陵地区,土壤中富含钾、硒等矿物质,为农产品生长提供天然的优质土壤。船山的白芷、安居的红薯、射洪的清见、蓬溪的仙桃以及大英的白柠檬等地标产品,已成为当地拳头农产品。然而,全市农产品品牌“多、杂、乱、弱、散、小”的现状并没有彻底改变,大多数农业企业仍在各自开拓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
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遂宁对区域内天然、珍稀、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进行整合,并于2015年10月,成功打造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遂宁鲜”,实现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有49家企业获得使用‘遂宁鲜\’标识资格,100余个农产品在全国近300个城市的超市、专柜销售。”遂宁市农业局信息化科科长刘罡霏说,遂宁在创办“遂宁鲜”农产品区域品牌中,采取政府主导、协会具体运作的模式,由13家常务理事成员单位共同监督、审查,进入的企业必须达到“三品一标”认证。
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
“各个食品企业各自为政,从生产到销售,费时、费力、费财不说,而且品牌的美誉度也不高。”遂宁市观音素麻花品牌老总徐海洋说,他于2009年看到政府扶持农业特产,就开办了农业公司,主营生产、销售观音素麻花。虽然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由于企业的品牌没有知名度,使得产品的出货量很低。
安居区524红苕专业合作社的李远林也有类似的经历。李远林说,合作社里种出的红苕属于有机产品,自己明知道产品很受欢迎,但是在推销方面力不从心,“好产品却卖不出好价钱。”
遂宁提出“农业原生态”战略,天然、珍稀、新鲜、无污染农产品种植出来了,怎样保证打入国内市场,所欠缺的是一个知名品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该如何进行资源整合。
打造“遂宁鲜”品牌
遂宁市政府为此进行了市场考察,并到一些发达的地区学习成功经验。
“我们通过考察,决定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农业局信息化科科长刘罡霏说,通过面向社会征集遂宁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称及LOGO,最终确定“遂宁鲜”为遂宁农产品区域品牌,并于2015年10月正式对外推广,先后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设立展场。
刘罡霏告诉记者,政府倾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整合,让农业企业抱团,让遂宁的农产品在全国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遂宁鲜\’品牌将是他们的羽毛,共同进行维护。”
在管理、运用“遂宁鲜”品牌中,政府将使用权交给企业、协会。通过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遂宁市“遂宁鲜”农业公用品牌发展协会,对使用“遂宁鲜”品牌的企业进行审查,要求进入的企业必须按照《“遂宁鲜”标识使用管理办法》中要求的有QS认证等条件,企业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随时接受不定期抽查。
“一旦遇到产品质量不过关,将会失去使用‘遂宁鲜\’品牌的机会。”观音素麻花老总、“遂宁鲜”协会秘书长徐海洋说,对于进入协会的成员单位,农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协会将会终止其使用“遂宁鲜”品牌,并限期进行整改。通过整改后,还需要经过三年的考察期,经受住了检查,才能再次恢复使用。
对于进入“遂宁鲜”协会的企业,不但可以使用农产品区域品牌,同时还可以在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时,由协会担保小额贷款,提升抗风险能力。“这样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通过‘遂宁鲜\’品牌,做大做强农产品企业,真正实现抱团取暖。”
让企业走得更远
“‘遂宁鲜\’就是我们遂宁特色农产品航母,真正让我们看到了前景。”524红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远林说,政府于去年底在北京的推广中,他们合作社带去的农产品被抢购一空,并且很快占领了市场。最让李远林高兴的是,合作社还与当地几个客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今年524红苕又提前两个月进入北上广深市场,产品供不应求,销售前景看好。“以后种出来的红苕,我们不愁销路了。”李远林说。如今,李远林考虑的是,如何加大种植面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蓬溪俊成富硒农业的李俊成说,通过对“小、散、弱”农业品牌进行整合,减少了各企业之间的消耗,提升了“遂宁鲜”品牌在全国大市场中的竞争力。
通过“遂宁鲜”协会的严格把关,如今已有49家企业、100余个品牌拿到“遂宁鲜”品牌使用资格。据徐海洋介绍,目前线上商城建设、APP公众号已进入试运行阶段,线下“遂宁鲜”产品实体店也在加紧建设中,相信随着“遂宁鲜”品牌在全国市场上叫响,遂宁特色农产品将会走得更远。
华西都市报记者 周洪攀
新闻推荐
全面二孩政策公布后,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修订有关超生的处罚条款。近日,据媒体统计,全国已经有29个省份陆续修订了本地的计生条例。其中,有7个省份的计生条例规定企业对超生员工可以开除。其中,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