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卫东)日前,记者走在牡丹区沙土镇食品工业园区宽阔的柏油路上,看到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胡萝卜收购点,一片繁忙景象。再看地里,农民正忙着收菜、装车,他们三五家合伙,互帮互助,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亩胡萝卜就能整齐地摆放到车上,运送到附近的蔬菜收购点。
据了解,沙土镇农民有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他们中大多常年种植瓜菜,春秋季各种一茬甘蓝或者萝卜,夏季插种一茬西瓜或者茄子,实行一年三种三收,一亩地年收入一般都在八千元左右。他们种的菜,一部分卖给当地的蔬菜加工厂作原料,这些菜从地头到加工厂加工成产品,一般不到2个小时;一部分走市场,远销到江苏、湖北等地。每逢蔬菜收获的季节,都有大货车在地头排队等着装车。
多年来,沙土镇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优势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加快特色种植基地建设,确立了“南菜北林、南菜北扩、辐射周边”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同时,该镇紧紧围绕发展“效益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积极引导生产者强化品牌意识,芦笋已被省质监局批准为绿色食品,芦笋、胡萝卜基地被批准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沙土”牌芦笋和“鲁参”牌胡萝卜已通过省级无公害部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