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1月日上午,在芜湖市文联组织下,市作协、舞协、美协、市妇联及鸠江区关工委、教育局等余名相关领导干部赴沈巷镇第二小学,为该校“新农村舞蹈教室”的留守儿童们送去礼物,提前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日一早,慰问人员一行就来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刚于年8月搬入新址的沈巷镇第二小学让人眼前一亮,不说那些“上档次”的多媒体教室多功能馆,单就那两幢高大气派的教学楼就让人觉得,“学校的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
记者去年曾随相关部门慰问该校的留守儿童,在记者印象中,当时该校设施简陋,校舍仅一幢楼房,破旧的教室、高矮不齐的桌椅,没有正规操场……而今,为了让这里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校园环境,在鸠江区大力扶持下,沈巷镇第二小学在新址重新建立。新校区现占地亩,现有教学班个,在校学生多名,除了教室变得明亮,一切都变得崭新,而“新农村舞蹈教室”也变得更宽敞。孩子们还高兴地在新舞蹈教室里为前来慰问的阿姨、叔叔们一秀优美的舞姿。
据沈巷镇第二小学孙校长介绍,沈巷镇第二小学%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岁的孙孟尧的爸爸就常年在南京工作;而三年级王晶的父母都在广东开店,平时和爷爷奶奶住一起,快过年了,他们都盼着父母能早日回来。对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关爱和温暖。
为了让这些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更多的掌声和鼓励,在市舞蹈家协会副会长谢晓爱的大力促成下,“新农村舞蹈教室”于年在沈巷镇第二小学挂牌,而谢晓爱也成了舞蹈教室唯一的志愿者老师。谢老师虽已到退休年龄,但都风雨无阻来为孩子上舞蹈课,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谢老师不仅对农村少儿进行舞蹈美育教育,而且通过以师带师的模式,创造性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目前,沈巷镇第二小学的“新农村舞蹈教室”已成为芜湖市惠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4年间,该校近千名农村少儿穿上舞蹈鞋走进舞蹈教室,近万名农村孩子们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开启舞蹈圆梦之旅。在谢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这些乡村的孩子也走上了各级各类的大舞台,舞蹈《留守娃》获得全国校园舞蹈汇演的小学组特等奖及省级银奖,舞蹈《新天新地新农村》获得全国校园舞蹈汇演小学组银奖,舞蹈《快乐地跳吧》获得市级三等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名孩子通过了中国舞的专业考级,最优秀的一批孩子还通过了中国舞六级的考核,有的孩子还考入南京艺术学院,走上舞蹈专业道路。
活动现场,慰问人员为余名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字画等慰问品,并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李莉莉在慰问中说,“沈巷镇第二小学的‘新农村舞蹈教室\’坚持到现在,并获得这样的成果,说明我们的艺术普及教育在乡村已经开花结果了,艺术家就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艺术带到基层,才能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她希望学校的师生可以继续坚持下去,让“新农村舞蹈教室”越办越好,让这朵艺术之花可以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本报记者 陈轶敏 文/摄
慰问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表演舞蹈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日电记者日从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获悉,我国地震监测的新利器——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已进入整星测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并投入使用,届时我国将成为唯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