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公里,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到山东莱阳的距离,也是于泽国与家乡的距离。
2016年,于泽国自包头铁道学院毕业后只身来到1000多公里外的济南铁路局青岛电务段工作。对于于泽国而言,今年的春运是他以信号工这个新身份经历的第一个春运,有期待也有紧张。他眼中的春运,意味着肩上更重的责任和生活的“黑白颠倒”。
“我以前在大学学的就是信号专业,以往春节期间坐火车回家的时候,看着窗外不远处铁路职工在作业,真的特别感动,我知道列车能够顺利运行离不开他们。现在我成为其中一员,也参与到春运工作中,觉得特别骄傲和激动。” 于泽国一边紧着螺丝,一边兴奋地对笔者说。
于泽国所在的莱西北信号工区负责莱西北站上所有信号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由于春运期间车次增多,设备运用频率加大,对设备造成了极大的负荷。于泽国和工友每天都要检查近20组信号设备,核对40余次的数据信息,检查400多颗螺丝,最多时一个晚上要行走10多公里。
只要师傅参加的作业,于泽国必定会跟在他身旁,一起进行设备检修巡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立刻向师傅请教,将春运期间的设备状态和处理方法牢记于心。
因为离家太远,今年于泽国在工区过小年,工长得知他不能回家后,便组织工区的职工与他一起包饺子,还特意让妻子做了几道家常菜送到了工区。浓浓的兄弟情谊,也让于泽国在忙碌的春运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1月19日,因为辖区内突降大雪,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11:40“天窗”命令下达后,于泽国和工友们顶着狂风冒着雪上道进行设备巡视,对道岔杆件、融雪装置、轨道电路等设备进行了一次次细致的检查,多次进行精细的调整。用他的话说:铁路的春运,对我们而言,就是设备,就是安全。一个小螺丝处理不好,都有可能造成一个大故障,影响行车安全。旅客能够平平安安地坐着火车从检修过的线路上回家,就是铁路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我的家离这1000多公里,跟我一样离家很远的旅客一定很多,我能体会到他们急迫回家的心情,作为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我能做的就是跟同事一起努力保障春运设备安全,让列车运行畅通,让旅客出行的路变得短一些,这样我们就满足了……”于泽国笑着对笔者说道。(刘凌志 牟金龙)
新闻推荐
者 朱林 摄 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对于石太客运专线东凌井保养点的百余位工人来说,这一天与平常的工作日没有什么不同。 当
养路工人在冬夜的寒风中作业。本报记者朱林摄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对于石太客运专线东凌井保养点的百余位工人来说,这一天与平常的工作日没有什么不同。当日晚上11时30分,东凌井工务车间的检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