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到这里来买水果,这家超市的水果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其实热带地区居民很喜欢吃温带水果,这些都很新鲜,是刚刚从云南进口过来的。”近日,在越南河内Vinmart连锁超市购物的华裔张安如对记者说道。
据海关统计,当前,云南多个水果品种出口居全国首位,产品竞争优势明显。2016年1月至10月,云南省出口各类水果(包括鲜、干水果及坚果)59.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41.3%;出口额93.3亿元人民币,增长23.9%,占全国水果出口额的36.9%。
出口额居全国首位
2016年11月23日,西双版纳红星沧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申报出口至泰国的25吨柑橘运抵磨憨口岸,勐腊海关值班关员快速对该票货物进行验放。近年来,为应对昆曼大通道(中国陆路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一条重要交通大动脉)日渐增长的水果出口形势,勐腊海关已经为水果等鲜活易腐货物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优先办理通关手续,在管得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通关效率。
东南亚则成为云南水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2016年1月至10月,云南省对东盟出口水果77.5亿元,增长16.2%。其中对泰国出口32.5亿元,下降4.9%;对越南出口26.7亿元,增长15.6%;对马来西亚出口9.8亿元,增长99.5%;对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出口3.6亿元和3.5亿元,分别增长1.4倍和31%;对菲律宾出口水果由上年同期的3343万元增至1.4亿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原所长、果蔬专家钟利分析说,经过近几年建设,云南省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水果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多元化加工流通体系及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出口贸易市场优势不断增强。总体来看,云南在与东盟、香港地区贸易上具有互补优势,云南水果在东盟和香港市场已形成较稳定的规模,市场认可度较高、消费潜力巨大。
滇果出口商机巨大
一般认为,云南与东南亚水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处于不同气候带,水果品种、收获季节皆具有差异性。其中,云南盛产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东盟国家盛产山竹、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区域内交往的日益加深,东南亚国家对温带水果的需求增大,云南水果出口商机巨大。
据云南省果业协会副会长陈立新介绍,云南近年来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全省建立了数十个水果生产基地县,水果种植面积上百万亩,初步改变了云南水果生产零星分布和品种多、乱、杂的状况,水果的良种化率大大提高,新的果园90%以上都采用了新品种。目前,云南省水果基地县的水果产量已占全省水果产量的70%以上,优质果率也不断上升。
“几年前曾有报道称云南的石榴和葡萄,出口到东盟一些国家时,因为农残等指标超标,被短期限制进口的消息,这给云南水果出口提了一个醒,就是必须强化产品的质量。”陈立新说,“云南水果出口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东盟国家的行业标准,从而规范自身,做到标准化生产,才能获得东盟市场认可。”
钟利则认为,云南温带水果品种多、品质优良,而且这些水果上市时间长,上市节令可早可晚,与东盟水果市场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双方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滇果亟待“擦亮”出口品牌
云南有着国内其他省区发展水果产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全省果树资源约占全国果树种类的66%,是一个极为罕见的果树种质基因库;加之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各类果树在云南均能找到最适宜的栽培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云南水果产业也开始遭遇瓶颈。水果技术储备欠缺,研发能力不强,使得“云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推广遭遇难题;加之果农组织化程度低、难以与国内外大市场对接,云果多通过转口贸易进入市场,甚至被贴牌为“海南香蕉”“四川甜橙”“福建柚子”等,这种情形已经成为云南水果产业发展的“软肋”。
“很多好的水果缺乏市场和品牌化思维,大多数产品都存在一流水果、三流包装的问题,产后销售服务保障体系不稳定,没有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昆明市三金果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俊峰说。
他表示,云南水果技术储备欠缺,研发能力不强,使得“云果”并没有像“云花”“云菌”那样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市场认可度。
蒋俊峰认为,云南的滇果企业要“抱团”谋发展,应把云南全省相对分散的水果产业资源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索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提高果农和水果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以品牌效应增强云南水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以此促进“滇果”产业发展。
新闻推荐
2月11日,元宵节。 当日20时,福建三明市列东高原新村闹市临街的“华一盲人推拿所”门外的霓虹灯闪烁着,不远处的江滨公园里,绚丽的烟花与清脆的爆竹声,在初春的
2月11日,元宵节。当日20时,福建三明市列东高原新村闹市临街的“华一盲人推拿所”门外的霓虹灯闪烁着,不远处的江滨公园里,绚丽的烟花与清脆的爆竹声,在初春的夜空绽放、炸响。而此时,推拿所内,盲人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