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艳本报记者 张敬波
从外地远嫁郎溪乡村,不仅精心照料患病的公婆,还凭借勤劳的双手发展特色养殖,一举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人生的命运。这位远近闻名的好儿媳便是郎溪县涛城镇红星村普通农妇王贵芬。
今年35岁的王贵芬2006年从外地远嫁到郎溪县红星村,和当地农民潘仕明结为夫妻。婚后,为改善生活,夫妻二人结伴到上海务工,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2011年下半年,王贵芬的公公突然中风。经过治疗和家人的精心照顾,公公恢复了基本的行动能力,但由于大脑受到创伤,出现反应迟钝、思维紊乱、逻辑性差等症状,精神状态令人堪忧。婆婆年事已高,常年患有胃病、风湿病等,自顾无暇。王贵芬果断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乡下照顾生病的公婆。为让公婆尽快好起来,王贵芬带着他们四处求医,听说哪里有好医生立马赶去。
在照顾公婆,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王贵芬一步步实现着她创业致富的梦想。 2012年,她将家里的废弃老房子整修成一个小型猪舍,圈养了十几头生猪。一年下来,净收入近3万元。 2014年,王贵芬又把在上海打工多年的丈夫劝回来,承包了一口鱼塘,并在鱼塘旁边建起了一座鸭棚,开始养鱼养鸭。这两年,夫妻俩风里来雨里去,前后投放了2万多元的鱼苗,养了4000多只蛋鸭,每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如今,王贵芬一家的生活有声有色,公婆的身体也渐渐好转起来,同时还清了公婆生病欠下的债。王贵芬计划春暖花开的时候,带着全家人出去旅游。 “公婆一辈子辛苦操劳,一定要带他们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看看国家的发展。 ”王贵芬说。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孙辰茜)外交部发言人陆慷6日表示,中国驻印度使馆为老兵王琪顺利回国探亲进行着不懈努力。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我们都很关注在印度的中国老兵王琪老人希望回国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