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顾松
通讯员王德远徐进文
压减开支
节约一切可控成本
这段时间,黄河钻井胜华区域协调部办公大楼偶尔会出现前来寻求帮助的基层员工找不到相关部门。实际上不是这些部门不在了,而是移位了。原来,这个协调部对办公大楼进行了一次大调整。
“我们协调部对现有单位、部门做了大幅度压减,同时对各部门的位置进行调整,关闭了办公楼四楼和五楼,将所有人员移至一楼到三楼,这样不仅做到人力资源的充分整合,更是大大降低办公楼日常水电开支。”协调部经理李科说道。
寒冬期以来,这个协调部要求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节约要效益”意识,多方面压降开支,节约一切可控成本。
实行钻机区域运行机制,科学运行井位,合理部署钻机,尽量减少钻机调头和长距离搬迁,减少费用的支出。一线生产单位,施工前,制定详细单井预算方案,严格控制单井成本投入,仅钻头、泥浆、石粉等成本每米消耗较同期降低16.7%。
开展入库设备材料清查,对可用设备进行检修再利用,盘活大量闲置资源,对长期闲置、难以创效的设备申请报废处置,全年共申请报废资产258项。从降低钻井药剂成本出发,优先使用入库井队库存的泥浆处理剂,回收利用优质泥浆。
在减少不必要的公费支出方面,招待费等十多项费用压减为零,水电费、车辆维修费等数十项费用压减超50%,封停办公、住宿等用房面积一万多平米,机关、后勤发生费用同比减少11.1%。
抓实生产油料和化工药品效能监察,检查油料供井50余次,检查井队值班车17次、避免经济损失15万元;检查复查供井药品50余次,整改各类问题32个,避免经济损失9.5万元。
外闯市场
激发人人创效活力
在外拓市场创效益过程中,黄河钻井胜华区域协调部每一位外创员工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许建民就是这个协调部出征非油气市场、实施地热井施工的第一人。
“适者生存,寒冬期的到来让我们明白转变是协调部发展唯一的出路。”许建民说道。
面对寒冬期,这个协调部在保持内部市场的同时,将目标外移。在非油气领域开疆辟土,这个协调部代表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参加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的地热井招标,成功中标四个标段,是所有投标单位中标数量最多、标的额最大的单位。选派30170队、40549队和30417队三支队伍进军河北地热能和山西煤层气市场,其中40549队施工的安国地热101井的顺利施工为胜利工程公司进军地热井领域,拿到了第一手资料,30170队施工的丹威花园地热1井是这个协调部第一口国内外部市场独立运行项目施工井,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在加快非油气市场开发的同时,胜华区域协调部注重人员劳务输出。在非主营业务领域,先后向锦华三区物业站、建工物业站和逸灿项目输出富余人员154人,占协调部用工总量的10%,缓解富余人员过剩导致的经营压力,并培育新的创效点;劳务输出以来,锦华三区物业站、建工物业站努力将两个小区打造成油田人的美丽家园,开展“标准化楼道”活动,不仅要求每一位员工楼道内保洁服务做到标准化,更做到保持保洁服务礼仪,树立良好的物业服务形象;逸灿项目劳务输出人员以“为甲方创效,为协调部增效”为目标,在非油田企业内发挥自身优势,苦练新本领,争创业绩。不仅如此,这个协调加快钻井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劳务输出,输出12人到延长油田、贵州天然气能源投资公司、北疆项目部等担任钻井及安全监督。
革新创新
发挥成果创效作用
前不久,一笔奖金奖励到黄河钻井胜华区域协调部杨德刚等几位革新达人的手里,这让几位革新达人高兴不已。
“进入寒冬期以来,协调部不断鼓励我们基层员工围绕生产提质增效献计、献策,制定考核办法。我提出的《关于加装润滑系统安全自动监测报警装置的建议》不仅在基层得到了应用,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因此才获得这笔来之不易的奖金。”杨德刚说道。
为进一步抵御寒冬期,激发调动全员创新创效热情,实现协调部的可持续发展,黄河钻井胜华区域协调部制定了《技术革新与管理创新成果考核办法》,并根据管理创新成果、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科技成果、技术改进成果、QC成果等不同层次、级别、类型的革新创新成果制定详细的奖励。
据了解,仅一年的时间,这个协调部共荣获国家专利2项,有10项创新成果、2项QC成果、4篇研讨论文、5篇调研报告、10篇技术论文及17条改善管理建议在油田和总公司获奖。其中,《“模块化”班组建设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内涵式”御寒体系的实施运行》分别荣获中石化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杨德刚荣获油田为民创新铜奖,机动部门QC小组被评为“2016年度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新闻推荐
今年在海南过年,遇到了不少富豪。我同一个老板谈心,我问他,你有了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去挣钱?他回答说,我挣钱,其实也是给自己一种安全感。钱,钱,钱……我真有些郁闷了。我一个人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