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34年,久负盛名的果州迎来了一位大才子,他是明代名臣杨博的父亲,进士出身的杨瞻。他仕途上最后一任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常驻顺庆、保宁二府,在南充做官前后长达8年。
历史上,诸多才子曾到南充为官,他们不但造福一方百姓,还对南充的风物美景、人文历史充满情感,留下了不少歌咏南充的千古诗篇。如北宋果州知州邵伯温就独爱果州黄柑和丝绸,吟咏了大量关于柑橘、丝绸的宋诗。400多年后,明代的大才子杨瞻来到南充,十分喜爱南充山川美景,他游历南充各地,每到一处必留诗篇。
为官南充 明代才子造福一方
3月15日,冒着绵绵细雨登上锦屏山,隔江遥望阆中古城,不由地想起一人———杨瞻,他是明代名臣杨博之父,曾重修锦屏山,其功绩为后人怀念。
史料记载,杨瞻,山西蒲坂人,进士出身,明正德乙卯十四年(公元1519年)举人。先后担任河南扶沟县知县,陕西扶风县知县,后升贵州道监察御史,改大理寺评事,最后一任官职为四川按察司佥事。
公元1534年(明嘉靖二十二年),杨瞻升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常驻顺庆、保宁二府,他先后到过阆中、南部、顺庆、嘉陵、西充等地,视察民情,修举废坠,整饬文学,政绩卓著。
阆中市诗词学会会长刘先澄介绍,杨瞻在阆中期间特别注重修缮文物古迹,先后重建新建锦屏山、大佛寺、将相堂、三陈书院、玉台观等,这些景观至今尚存,是阆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与杨瞻重视文教是分不开的。
紧临阆中的南部,也留下了杨瞻的足迹。明嘉靖《保宁府志》和清道光《南部县志》分别记载了《楠木寺》《上乘古寺虚白堂》这两首杨瞻所作的诗。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胡燕说,楠木寺即今天的南部县楠木镇所在地,而上乘寺是古代南部的一处名胜,距今南部县城东三十公里,杨瞻曾拨款在上乘寺殿后一块空地上修筑虚白堂。
“丛林深处枕危冈,风景依稀似紫阳。一壑烟霞迷树色,满山桃李泄春光。”也是在这样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杨瞻畅游楠木寺,看到漫山遍野的桃李发芽,不由地感叹美好春光。胡燕介绍,杨瞻多次到南部巡视,《楠木寺》《上乘古寺虚白堂》均在南部写就,数百年过去,诗中描写的古寺均被毁,空留一声叹息。
泛舟嘉陵江 畅谈“鲤鱼跃龙门”
杨瞻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流传,某年农历九月初八至初九,杨瞻和友人泛舟嘉陵江,畅游龙门古镇,先后到龙门码头、龙门峡、顺河街等地游览,一路上杨瞻和友人一起赏美景、品美食,良辰美景,大好河山令他兴致颇高。
傍晚时分,杨瞻在当时龙门古镇上的望江客栈落脚休息,席间店小二端上龙门特有的美食红烧江团,这引起了杨瞻和友人的兴趣。友人一边吃鱼一边问:“瞻兄,据说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就出在这里?”“是的!”杨瞻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在这段故事的背后,还有另一种说法,杨瞻当年邀请的友人便是明代才子杨慎,两人还在龙门寺留下了墨宝,杨慎写下《戊寅九日龙门登高》《雨霁龙门泛舟溯流回作》,杨瞻写下《龙门寺》。顺庆区地志办原主编潘大德对这种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分析,南充市明清时期的地志资料对杨慎来南充均有记载,公元1524年,杨慎被贬谪云南前,曾乘船游嘉陵江,在高坪区龙门写下《戊寅九日龙门登高》和《雨霁龙门泛舟爀流回作》,这两首诗应该是到云南前所作,而杨瞻来四川做官时间是公元1534年,前后相差了10年,从时间上看两人不可能有交际。但潘大德同时说,“杨慎被贬到云南后也有机会回乡省亲,这期间与杨瞻有过往来是可能的,但同时在龙门寺留下的诗作说法可能是后人附会而来。”
花盆埋钱 诚信故事美名扬
胡燕告诉记者,杨瞻的官位不高,当官也当得快乐,他在南充8年,大多时间寄情于名胜古迹。历史上,“杨瞻花盆埋钱”是有名的诚信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他不为金钱所动的品德。
据说,杨瞻年轻时在淮扬一带经商。一次,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千金寄放在杨家,请杨瞻保管。不料,盐商离开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便将那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盐商。找到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获悉情况后,杨瞻便邀请盐商的儿子来淮扬。在杨家,杨瞻陪盐商的儿子来到花盆前说:“这里头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盐商的儿子非常惊讶,不敢收取。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盐商的儿子非常感动。
后人评价:杨瞻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可杨瞻不为钱财所动,不但不苟贪,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胡燕说:“杨瞻之子杨博,之孙杨俊民都是明朝重臣,官居要职,世代贵显,足证天报厚德。”
杨瞻虽已远去,但他在南充各地留下的诗篇,依然令人神往,“山花夹石迎人笑,翠竹偎墙照眼明。”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都是情感的寄托,细细读来,世俗尘事早已抛却脑后。
◆人物简介
杨瞻,字舜原,明代名臣杨博之父,山西蒲坂人,进士出身,明正德乙卯十四年(公元1519年)举人。杨瞻善诗,才思敏捷,题咏甚多。杨慎在《舜原诗序》中说:“慎尝闻,公(杨瞻)昔巡江淮日,驻骢立挥十七篇,验今逾信富哉,其才情敏哉,其比兴也。昔苏许公在蜀,梦人授以如椽之笔,终应大手笔之占。 杜少陵咏平公石砚诗云:‘挥洒容数人, 十手可对面。’余曾谓非许公之笔,不足以称平公之砚,以公之才、之富、之兴、之敏,昔人十吏供札,挥汗如流旨过也。……”
◆作品选登
楠木寺
□杨瞻
丛林深处枕危冈,风景依稀似紫阳。一壑烟霞迷树色,满山桃李泄春光。断连云脚雪峰迥,浓淡松阴鸟道长。徙倚清幽豪兴发,雄风敢受披襟凉。
嘉陵秋水
□杨瞻
一曲长江南绕城,金风初动自澄清。浪随远渚抑扬去,月到中天闪烁明。蒲柳风前傍岸落,蛟龙水底见槎惊。渔翁为怯烟波冷,故缆轻舟向树横。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明珊记者杨雪)日前,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人保财险广安市分公司携手广安交警支队,举行人保财险交通管理服务站揭牌仪式及3·15客户体验系列活动。共同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平安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