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村地处偏远沿海,由于土地贫瘠,村民大都以海为生,传统种植仅仅以木薯、红薯为主,收入微薄。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该村第一书记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积极谋划脱贫措施,凝聚共识,整合优化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资源,组织带领贫困户抱团结社,共同致富。在村委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下,目前该村78户贫困户中已有76户加入了合作社。
据了解,该村贫困户以合作社为载体,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种植、
统一销售的扶贫产业链,以此来示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这里的辣椒外形美观,色泽鲜亮,口感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负责该基地产品收购和产业指导的农业大户张建军告诉记者说,由于北海地区气候温和,十分适宜辣椒等作物的生长,而这种作物一季可采收十次以上,平均一次亩产可达500公斤,“目前中堂村这批辣椒产品已有贵阳和重庆市场的客户订购。”
据负责该扶贫产业项目的驻村第一书记林丹介绍,该项目不仅让该村的贫困户脱贫有望,还消化了村内一些留守妇女等富余劳力。“我在基地干活,一天就能挣到80元钱。”贫困户郑大姐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去年10月基地初种时她就开始加入合作社参与务工,如今已经半年有余,原来因病致贫所欠的债务,就不用愁了。
据了解,农业种植基地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让更多农民从家门前的土地里就可挣到了“薪水”。林丹介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产业就是基于这理念为贫困户量身打造的长期扶贫项目,贫困群众不仅可以参加合作社产业投资利润分红,
还可通过参与基地的如除草、施肥、浇地、采收等工作来获得稳定收入。目前,在该基地参与劳动贫困户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每年工作时间保守按6个月计算,年增收就可过万元。
此外,在经济作物生产销售方面,合作社与收购商签订产品种植指导和销售合约,以保护价收购基地里种植的蔬果,保证了种植产品销售的风险,提高了贫困户从事作物生产的信心,保障了贫困户收入。
新闻推荐
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这是闭幕会后,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春日载阳,万物勃发。3月15日晨,踏上人民大会堂东门台阶,来自云南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