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曲水流觞竹林下,且将新火试新茶

来源:黄海晨报 2017-03-20 10:1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夏宗伟 王郡媛 李文杰/文 冷炳豪/摄

竹,是海青的韵;茶,是海青的魂。竹和茶,让海青有了江南的神韵。

千百年前,沿海的渔盐之利沿着海青古道,源源不断地输往内地。如今,220省道上依然喧嚣,车流熙攘,沿线的乡镇如一颗颗珍珠般熠熠生辉。

一句话改变的历史

“你到山东工作后,要把南方的茶带过去。”谭启龙来山东工作前,毛泽东主席在浙江与其谈话时曾说。

1954年,谭启龙调任山东,中共山东分局改为中共山东省委,舒同任第一书记,谭启龙任第二书记,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在他的倡导下,1956年山东省开始实施南茶北引。从南方引进茶种、茶苗,在青岛、临沂等地区试种。1959年,青岛首先引种成功。到1965年,南茶北引基本上获得成功,开始逐渐推广。

这一年,海青开始种茶。

当时第一批来自安徽祁门的槠叶种来到这里,镇上的人抱有很大的希望,对待地里的幼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但无奈那一年天气寒冷,且村民第一次种植茶树经验不足,越冬时也没有及时保护,茶树全都冻死了。

1966年第二批茶种播种后,将试点锁定在了河西村。村民和技术专家们总结经验,开始在防寒上做文章。他们采取最原始的办法,用玉米杆再建一圈档风墙,并在茶田里铺草叶保温。

这一次,成功了。近5000株幼苗几乎全部成活。

“莲心茶”直送中南海

短短两年时间,海青茶的产量就超过了3000斤。

1968年,山东省第一家茶厂———山东联合茶厂落户海青镇河西村。

65岁的后河西村村民李传村仍保留着当年茶厂的机器。斑驳的金属铭牌上字样隐约可辨:CR40型湘新式茶叶揉捻机,出厂日期1968年12月,长沙新中机械厂。

更让全村人引以为豪的是,出自这里的“莲心茶”,曾在1970年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周总理。

也正是从那时起,海青茶让河西村有了知名度。

打响了第一枪,村民纷纷引种茶树。但这股热劲并没有维持太久。

1980年开始,因为经济效益不好,村民们大规模地刨掉已经产茶的茶树返种粮食,这对当时的海青茶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所幸当时茶叶研究所和部分茶农仍在坚持,这才没有让海青茶绝了种。

如今,在北山朝南的一片山坡上,零星地分散着近10亩的茶田,从枝杈和叶片上观察,树龄明显比山上其它茶树大许多,这里就是海青茶最初的引种地。

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喝茶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但这时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没有收购点,村民种出的茶叶没人收,许多茶苗只能烂在地里。

第一茶厂的薪火传承

“翠龙山间云雾绕,河西茶园绿如潮;举杯品茗思陆羽,茶经尽写碧雪春”。诗中的碧雪春茶,就来自海青镇后河西茶厂。

李传村,是土生土长的后河西村人。他做过乡村教师、当过村干部。他说,海青茶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整个海青镇。

茶厂效益不好,让在村委会任职的李传村非常痛心,1998年他收购了效益不好的山东联合茶厂,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海青镇后河西茶厂(现青岛益元茶业有限公司)。

北靠翠龙山,南邻甜水河,作为当地最大的茶厂,李传村拥有400亩茶园。茶厂引种的是南方抗旱抗寒优质茶种,经营的头牌碧雪春,在省内的销量也颇好。

李传村向记者介绍:“‘碧雪春茗\’是碧雪春系列的一个品种,也是自己比较中意的。这个品种靠早春的一芽一叶制成,采摘时叶要长于芽,炒制要巧妙地将时间、温度、湿度三者结合。只有用轻炒、轻揉、轻焙、回潮的制茶工艺,才能确保茶叶的原香原味。”

在茶厂的加工中心,一个大家伙吸引了采访一行的目光。“这是咱山东省唯一一台全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的炒茶机。”副经理卢孝刚满带自豪地说,“这台炒茶机,一小时能炒制茶叶20公斤,相当于20多个工人的劳动量,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

卢孝刚是李传村的女婿。李传村三女一儿如今都已成家,打趣的说道:“我的8个孩子现在都在茶厂里给我帮忙呢。”

有的搞基地管理、有的忙着销售、有的监督加工,孩子们各有分工,有条不紊地操持着这个家族产业。

除了自己的茶厂,李传村还是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自2007年合作社成立至今,已辐射带动了900多户茶农,生产基地达3680亩。“我做茶,或许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大。”回忆起往事,李传村慢条斯理。“1965年,借着南茶北引的东风,父亲也搞起了茶叶种植。后来第一茶厂落户,父亲种出的茶叶便会集中送到那里去。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李传村的心中也扎下了茶树根。”

如今95岁的老父亲也会经常来厂子里看看。父亲总说:“海青镇啊,天生就适合种茶叶。”

的确,北纬36度的地理位置、弱酸性的天然土壤,加上背山面海的独特环境,让海青茶找到了归宿。

东有崂山茶,南有日照茶,多年来海青茶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产量虽大,但牌子不响。为破解“品牌之殇”,海青一方面联姻中国茶博馆、中茶所等“国字号”,提升海青茶品质,引进36个新品种。另一方面,注册、塑造“琅琊海青茶”的品牌形象,并将借黄岛区把“琅琊海青茶”作为区域公用品牌之机,建立公用品牌认证体系,剔除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把海青茶打造成北茶精品,进行营销推广。

依依翠伴茶生

紧靠茶园,就是海青竹园。

进入竹林,3座二层竹楼错落有致,颇为引人注目,名字分别为“涵碧阁”“融雪楼”“和春堂”,竹林茶园,浑然一体。

百亩竹林也属于李传村所有。20年前,他引种来百十棵毛竹,短短几年时间,竟然繁衍到数十亩。在这里,游客可以赏竹、品茶,体验亲手炒茶和美味茶餐,2016年半年就接待了近万名游客。

“这3座楼都是我从浙江丽水整体买下后,拆成小块,编上号,运回来再按照编号复原的。”李传村介绍,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打造一种原汁原味的江南风貌。

登上竹楼,一壶清茶,缓缓注入杯中,茶香氤氲。

楼外竹叶婆娑,有风吹过,低唱浅吟,江南韵味扑面而来。

尝鲜无不道春笋

“现在还有点早,清明节一过,新笋就出来了。那时,在竹林里走过,都能听到新笋破土的声音。”李传村说。

北方的春笋是紧俏货。每年清明一过,李传村的电话就停不下来了,买茶的、买笋的……

大多数竹笋都被日照、潍坊、黄岛、(青岛)开发区的酒店预订了。这片竹林竹笋的生长旺季会在4月底5月初。如果气温偏暖,没有倒春寒,竹笋露头比较早。

“一棵竹笋最低60元,有时80元。”每年竹笋生长的时间也就一个多月,这段时间下来,这块竹园就能出近1万棵竹笋。其中大约3000棵卖掉,能给他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其余的竹笋,则让它们长成竹子,进一步扩大竹园规模。

在海青镇,李传村不是唯一的竹林承包者,村民李成功也承包了140亩竹园,主要种植毛竹、斑竹和刚竹;因为竹园面积更大,李成功每年卖竹笋收入约30万元。 

新闻推荐

啃下足改攻坚期的“硬骨头”,啃下足改攻坚期的“硬骨头”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两年来,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同时越来越多的深层次问题也开始出现。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遭遇更多“硬骨头”,如何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决心和更高的智慧去攻坚克难,是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曲水流觞竹林下,且将新火试新茶)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