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习惯于把一些古老的皇家建筑以园相称,上海有豫园,苏州有留园。达州日报社有60多年的历史,称其大院为报园那也恰如其分吧。
报园坐落在达州市通川中路中段一个锥形岛状的地域上。
它的面积很小,只有九亩地左右。原本的院子里较为杂乱,一幢老古董级别的办公楼矗立在大院的北边,而报社印刷厂也摆放在院子的中央,每到深夜,机器轰鸣,让人苦不堪言,这也多少有些让人感到苦不堪言。
经过一番精心设计改造之后,院内面目一新,呈现出江南园林的独特情味,给人一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的特殊情韵,更多地体现人文风情和自然风景,也能够体现出报社的文化氛围。
报园的大门显得十分窄小,在进门左侧的红色花岗石墙面上挂着日报、晚报、传媒网和报社印刷厂的吊牌。
在大门过道行走,抬头仰望,洁白无暇的顶棚上,醒目的两排荧光灯,每排六颗。夜晚,把地面照得雪亮。
进了院子,向右走,可进专家楼,全国著名画家刘伯骏,作家刘秀品、李怀贵就居住在这栋楼上。向左行,便能够看见一条长长的人行道,地上铺满了紫白相间的方形瓷砖,显得干净整洁,而人行道的一边用方砖垒成的四个花台,花台上种着紫薇树,每到夏季,紫薇花竞相开放,玫红、大红、深粉红、淡紫红,美得很娇柔,难怪有古人赞之曰:“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不过,最有趣的还是这紫薇素有痒痒树的称号,只要轻轻抚摸枝干的话,整棵树都会颤动起来,给人一种“花枝乱颤”的感觉。我们报园里的紫薇树树干虬然如龙蟠,而灿烂的紫薇花在夏日的微风下摆动,也别有一番情趣。在报园之中栽种紫薇,正是学那唐朝的大才子白居易,他在修文著书的时候,身边就有一株紫薇相伴,所以才有了“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的名句,因此在我们看来,这紫薇可是才子之树。
可不要小看这条人行小道,这可是园林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像一根细细长长的丝线将院子里的喷泉假山瀑布草坪等零散的景物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江南园林中常用九曲回廊来起到遮蔽视线并连接景物的作用,它给人蜿蜒曲折的感觉,这就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这小道虽然不是回廊,但是却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因为一侧的紫薇树和一些花草树木恰到好处地遮挡了视线,让人感到前面的风景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
如果从大门进来径直向前走,上了六步梯之后,可以看见一个小的广场,广场左边种植着六棵黄桷兰,它们有着挺拔的枝干和翠绿的叶子,最可爱的就是那洁白素雅的花朵。这花分外奇特,它香味最浓郁的季节并不是盛开之时,而是含苞欲放的时候,一片清幽淡雅的香气随着风儿渐渐飘远,整个院子都飘逸着浓郁的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小广场南边,有一棵古老的黄桷树,这棵黄桷树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夏季,它像一把硕大的绿伞撑在院子里。闲暇之余,员工们在树下的石桌上下棋、玩扑克、聊天、谈论诗文,给人一派“置酒未容虚左,论诗时要指南。迎笑天香满袖,喜公新赴朝参”的情韵。
草坪之上有桂花、杜鹃、腊梅、棕榈、金弹子、小枫叶树,春有春花,冬有冬景,一年四季都有绿色,让员工们有了好心情,还是一个赏花看书的好去处。春天的时候杜鹃开放,让草坪变成了一片紫红色。白居易不仅喜欢紫薇,也喜欢杜鹃,他评价杜鹃时说:“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而冬天的时候腊梅则是花中勇敢的豪杰,淡黄色的小花蕴藏着浓浓的香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人心醉神往。
沿着小广场旁边继续向前走,便可看见一个休闲走廊,夏季的时候走在下面有清凉的感觉,因为廊顶有葡萄、三角梅覆盖,所以便遮挡了大量的暑气,给人清净幽雅的感觉。抬头一看便能够看见粗细不同的葡萄藤盘绕在架子上,到了收获的时候还会有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垂落下来,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而三角梅的花期特别长,一年之中有半年总是垂落下火红的花朵,好像在空中燃烧着一团团火焰一般。到了秋季,花朵还娇艳不败,正如三角梅的花语一样:“热情,坚忍,顽强奋进”,我想:这应该也代表着报社人的心吧,面对工作永远怀着热情,面对困难永不言弃。
从回廊向南,走过办公大楼门前,便到了银杏林,银杏林中的那些银杏树则好像一个个威武的哨兵,到了秋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会变成片片金黄色,就好像身上披上了黄金战甲的武士一般,守卫着报社办公大楼财物和员工们的安全。
经银杏林向下行走六步石梯,就走进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可别以为报社的员工们一个个都是书呆子,他们也都是允文允武、文武双全的壮士,工作之余,也喜欢去篮球场龙腾虎跃一番。
篮球场边有一片小竹林,这竹林巧妙地运用了江南园林造园技术中“借景”的方式。这里的借景,可不仅仅只是借助修竹增添几分绿意,更重要的是意境方面的“借”。看见修竹,自然而然就会让人想起魏晋名士阮籍、嵇康等人,他们当年就是在竹林之中啸傲林泉、品诗撰文的,因此人称“竹林七贤”。这竹林营造了一种“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境,让人更加觉得报园高雅,同时也能够很好地隔绝篮球场中传出的欢笑之声,让院子里更加安静。在竹林小径之中行走,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从竹林向西,可见六根圆形廊柱,高十余米的欧式牌坊,牌坊略显高大气派。原来,报园所处的位置是一片墓地,牌坊的建立,它起了降妖镇邪的作用,也和旁边的喷泉交相辉映,是报园之中的一片欧陆风情。
再向前就能看见喷泉了,它旁边不仅有假山瀑布,在喷泉之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拱桥,江南园林之中自然是不能够没有山水的。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可是文人园林的典范,所以说,喷泉和假山自然是造园之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这并不是真山真水,但是却比真正的山水更具有可观性。造假山的石头是从几十里外大竹的河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和太湖石有异曲同工之妙。太湖石又叫窟窿石,是垒假山最好的材料,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皱、漏、瘦、透”。报园造假山所用的石头虽然并不是太湖石,更不是什么名石,但是也具有独特的风格,给人玲珑剔透的感觉。那上面有很多孔洞,细细看去让人觉得仿佛是大自然山岳之中的洞穴一般,给人增添些神秘的感觉。它的造型更是耐人寻味,让人有百看不厌之感,正应了古人所说的“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站在喷泉的草坪边,喷泉开放,如花的水柱一跃向上10多米,水花从天空中徐徐落下,落在花丛中,落在草坪上,飞溅在脸上,细雨润无声,一阵惬意。瀑布从高出飞泻下来,潺潺流水,似美妙琴声,动听悦耳。
从喷泉继续向右,可见一条宽敞笔直用花岗石铺成的大道,大道下方两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图,十多年来,两只熊猫喜迎八方来客,为报社的辉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熊猫图再上六步石梯,就会发现在报园之中还有星星点点点缀其中的石头,大家管这叫做文化石。其实,它们也是用汽车从上百公里外的沟谷里拉回来的,一块石头都有几百或上千斤重,将这些石头随意地摆放在院子的各处。虽然只是寻常的石头,但是经过了特殊加工之后那味道就不一样了,因为邀请了本报社或者是本地的书法名人章继肃、刘伯骏、王金尧、李明荣、马骏华、彭闽湘等,将他们题写的“云集”、“对影”“竞流”“良苑”“咸集”“溅玉”镌刻在了石头上。行草隶篆,风格各异,在这些横平竖直之间,让人感受到了悠悠的历史风韵。在这里能够看见飘逸潇洒的草书,端正庄重的楷书,风流倜傥的行书,婉转圆润的篆书,古朴厚重的隶书。“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在院子里摆放这些书法作品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员工们看了之后心中能够有所感悟,能够对大家的做人做事,工作有所帮助罢了。
在院子的东面就是职工住宅楼,北边是市委家属院,西边有五O五雷达站的安居房,其位置比报园要高。报社院子的打造,这些建筑风格也显得是十分别致起来,看上去就好像是江南那些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一般,让人感到浓浓的乡土气息。春雨阵阵,飘飘洒洒,也能让人感受到江南那雨满西楼的旖旎。到了节日的夜晚,院子里的灯光一打开,那更是有另外一番景象,此时如果在住宅楼上向院子里张望的话,给人一种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的感觉。
六盏灯、六步梯、六根廊柱、六棵树,这是报社一帆风顺,和达昌盛之意。
报园,永久是员工在茶余饭后赏花聊天,交流思想,闲情逸致,放松身心的一个好地方。
□刘方棠
新闻推荐
□马爱红三月小雨,牵出四月的记忆,清明小花,开在相思的冢头……母亲,梦中的您依然在对我微笑。母亲是个普通的女人,于万千人群中那样平凡,却又如此伟大!在城市长大的母亲,为了爱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