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慎终追远、行孝尽哀 的核心思想不能丢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17-04-01 06:16   https://www.yybnet.net/

□孙树仁

禁火扫墓,踏青插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节,是24节气和传统节日中较早的一个。清明节包含着丰富的习俗和特定的慎终追远、行孝尽哀的文化纪念意义,对我国影响深远。

2007年我国将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为清明墓祭创造了条件。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清明墓祭的形式也在变化。近年来出现了网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扫墓等新的墓祭形式。如果难以来到墓前实现“祭之以礼”,也可以心怀敬意采取“遥祭”“网祭”,表达深切缅怀之意。但是清明墓祭“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不能丢,而且应得到不断的弘扬与发展。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无论是墓祭者在墓前的祭扫,还是采用现代化的即时通讯方式,重在充分表达对先人缅怀的真情实感。从俭祭祀、移风易俗、绿色殡葬、文明祭扫,既是社会新风尚也合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我们应该细心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精心传承和发展创新,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今年年初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8条具体的实施意见让全社会关注优秀文化传统也形成了气候。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群众基础的殡葬行为规范。充分依托现有殡葬设施资源,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

节地生态葬是对“入土为安”“叶落归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对“根”与“土”有了更深的理解,就能理解节地生态葬的殡葬改革。

节地生态葬与传统殡葬文化的“入土为安”,都是源于对“土地”的信仰、眷恋与尊重,在理解“土”的问题上并不矛盾。“入土为安”的习俗与文化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土地的尊重,逝者去世后要回到大地的怀抱;二是寄托了对先人回归自然的愿望。我们今天殡葬改革倡导的“节地生态葬”依然是入土,依然在强调生态安葬,依然是让逝者入土为安,满足实现回归自然愿望,只不过是更加珍惜土地资源,少用点土地,留给子孙们生存生活和繁衍后代。因此,传统文化的“入土为安”“叶落归根”与今天殡葬改革的“节地生态葬”是一脉相承的。

从生命文化的视阈理解,生命有生物性生命与精神性生命之分,落叶归根的“根”是指人的精神性生命,落叶归根的“叶”是指人的生物性生命。落叶归根就是生命之“叶”,要落根于生命的文化与精神上来。

新闻推荐

政西汉郫县人何武 权职能改革“第一人”

何武(?-3)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人,西汉大臣。早年学习《易经》,历任县令、谏大夫、扬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郡太守、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楚国内史、廷尉等。居摄3年(公...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慎终追远、行孝尽哀 的核心思想不能丢)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