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 角
蔡 奇
泰戈尔说:“当你把灯背在自己身后的时候,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当你手执明灯之时,你是放在身前,还是负在身后呢?看似私占一隅光明,实质上投射了一地的黑影。
我们多年来接受着仁让信义之道为重的教育,被潜移默化地植入皮层,埋于血液。可有人在网上做过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中了500万元的彩票在你手上,你该怎么做?”这实质上便是金钱诱惑和诚信的角力,欲与义之间的抉择。在留与不留之间,结果却是多数人都选择了“通过协商对半分”抑或索性“占为己有”。这样赤裸直白的数据面前,无疑是不小地冲击了我们的观念——在利益的筹码堆砌前摇摇欲坠。于是我们不安地发问:“究竟是为何?什么是信呢?”
《后汉书·范式传》中记载了一个叫范式的人,他和朋友张邵约定来年再相会。但由于他忙于经商,到了约定的期限却已来不及。于是范式为了奉于信义,拔刀自刎,以求魂魄日行千里得以和张邵相见。当我们在为这个故事感叹唏嘘时,是否窥见其中深意——以命偿誓。当然,生命至上,以命偿誓行为不该倡导。例举只从另一角度了解古人对礼仪与品质看得比金钱更为重要,甚至是无法用金钱度量的珍宝。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贪”便是如此,这就是信。
昔日商鞅锐意变法改革,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立三丈之木,许诺若有人能将其扛到北门,便赏以金。起初百姓并不相信有这等好事,但是有人尝试成功后,商鞅便分文不差支付了悬赏的金额。由此,商鞅在民众中建立了威望和信任,秦国改革便也如火如荼,一举成为当时的大国。必履其诺,必守其誓,这就是信。
可能也有人会说,古时礼仪之邦,而今钢筋水泥森林,人人自私为己,哪还有这样纯粹的信和义?当代企业家史玉桂当年因为一连串盲目扩张的失误决策,欠下巨额债务。如果申请破产,其集团的债务和资产相抵,完全可以脱清干系。可史玉桂却在媒体公开承诺:老百姓的钱我不能不还。因此再白手起家,开启二次创业艰难历程,最终偿清了债务,再次以行动诠释了“追求诚信才能东山再起”。这就是信,这就是以人格燃亮的一盏明灯。
信,便是一盏灯,你拿着身前,便可照亮万千世界,你负在身后,只能望见自己的影子。这便是立信而不背信。
新闻推荐
从米亚罗到黑水,从马尔康到金川,从甘孜到阿坝,森林诗人傅仇走遍了四川的所有林区。他热爱着每一片森林每一棵大树。他能洞悉一根针叶悄悄的生长,能听见树根底下泉水咯咯响;他看见一颗颗露珠像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