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福建一小镇成现代版“桃花源”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4-11 10:45   https://www.yybnet.net/

在这个住有7000人的社区里,有两家蔬果日杂店,称重、付款、找零全凭顾客自助,多年来始终钱货两清;居民凭一个电话,即敢让素未谋面的男子,替自己接送正读小学的女儿;有人丢了几次手机,都被捡到送回。还有人外出将钥匙放在邻里知晓的地方,甚至干脆不锁门。

这个位于福建惠安西部山麓的社区,名为聚龙小镇。对于外界赋予的“创立桃花源”说法,其缔造者却认为,小区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和与人为善等人文精神,每一项都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溯源。

“帮我把女儿带到厦门”

3月22日,福建惠安。

中雨是在记者刚刚步入聚龙小镇园区后开始降下的。此时,记者距目的地还有1.5公里。

一辆棕色SUV从后驶至记者身旁,车窗降下,62岁的林先生转过脸:“下雨了,载你上去吧。”

在住有7000人的聚龙小镇里,活跃着两个由小镇居民组成的爱心顺风车微信群,有三四百名爱心车主和数百名搭车人。每天,注有“搭车人数+起止地+时间+电话”和“空座位数+起止地+时间+电话”的一条条免费搭载的信息,不停地在群中刷新。

林先生即是爱心车主之一。

三个月前的一个周五,46岁的小镇居民林志辉像往常一样,在群里发布了将驾车前往厦门的消息。一位女士来电,希望他能帮自己将两个女儿顺便带到厦门。

接出两名女孩后,林志辉还带两个孩子吃了些许点心,然后驱车前往厦门。路上,小姐妹告诉林志辉家事,说母亲在厦门做珠宝生意。

小姐妹被平安送达,而林志辉和那位母亲至今也没见过。

出于安全考虑,除要求顺风车主有一年以上驾龄外,顺风车群也要求群员在昵称中注明在小镇的确切住址、姓名及电话。

不会使用微信的搭车人,还可前往设在小镇的三个固定顺风车站候车。不少车主都习惯出发前,去那兜一圈,只要顺路,都会载上一程。

据顺风车发起人之一洪德换介绍,虽然起初也有搭车者将爱心顺风车误认为系收费服务而发生不悦,但一经解释,便能相互理解。

“我家的钥匙你拿去”

除了车载陌生人,在聚龙小镇,还有很多“怪”事。

小镇有两家销售蔬菜日杂的小超市,既无收银员也无监控,称重、付款和找零,全由顾客凭店内电子秤和收款箱自助完成。钱箱分上下两层,下层像存钱罐一般,装着很多100元、50元的纸钞,还有不少硬币,上层则是5个格挡,在5块写有“诚信无价”的石块下,压着面额不等的零钱。

“每月盘点一次,钱货都对得上。”超市理货员郑月琼说,这样的超市小镇共有2家。自2015年先后开设以来,除初期有小孩好奇拿钱被制止外,从没丢过钱。

钱箱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零散地写着几个带着小镇房号的数字和金额,这是赊账的顾客留下的,待还款后再自行擦去。

60岁的蒋丽琴曾在一次买姜粉时忘记带钱,便将欠款50元写上黑板。第二天,她本想让理货员见证自己还款的过程,哪知对方说:“不用看”。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超市的既有老人也有领着孩子的家长。偶有老人不会称重,则由其他顾客或管理员帮忙。不少家长,还特意指导孩子完成自助付款。

小镇品牌部经理林义勇介绍,类似这样靠信用自助交易的店面,小镇共有8家。

半年前,40多岁的小镇居民华筝(化名)在商业中心开起了一家销售土特产的自助店。因多地经商的原因,她平均每天在店里待不了两个小时。好几次匆匆离去,无人照管的店面就敞着门。

“就连我们家平时都不锁门的,有时车里放钱放包,忘了锁车门,也从来不少东西。”华筝坦言,自己这么做,除了对小镇住户的信任,还有对小镇监控、门禁系统的信心。可一旦出了小镇,她就会提高警惕。

居民傅柳惠表示,自己也常将钥匙放在邻居知晓的地方。有时家里来了客人或有人上门借东西,自己不在,就让对方自己开门。蒋丽琴也在微群看到过,有居民在雨天拜托别人:“钥匙在老地方,帮我关窗户”。

“我们都是要在一起慢慢变老的邻居,因而相互信任。”傅柳惠说。

聚龙小镇并非乡镇,而是位于惠安县黄塘镇聚龙山麓一处2万亩的社区。小镇依山傍水,绿意盎然,2007年3月开工建造,至今已10年。

“挑战没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圈。”“小镇没有陌生。”“在小镇,最美的风景是文明。”这是小镇相继提出的建设方向。

自发涌动的人情味

年近八旬的居民周奶奶,在得知物业主任蔡萍萍生产后,特意缝了个中药香囊送来,为其几个月大的婴儿预防手足口病。为了这事,老人特意背着蔡萍萍跟人打听孩子的月份。为了孩子能够喜欢,老人又靠着昏花的视力,一针一线地将香囊缝成了卡通的鱼形。

居民吴端谋曾在小镇捡到一部手机并交给保安,他因此和机主成为了朋友。蒋丽琴也曾在小镇丢过两次手机,但每次都被其他居民捡到并送还物业。她最初对小镇人文建设的怀疑,正一点点被冲走。

善意,也在陌生人间传递。

蒋丽琴曾在小镇里偶遇一名男子。对方主动说起自己正在美国读博,仅剩年逾八旬的母亲独居小镇。几天后,蒋丽琴便主动带了红枣去看望老人,并邀她参加小镇的活动。这位不会讲普通话的老人在小镇已孤寂多日,突然有那么多人跟自己聊天,开心地说,那是她讲话最多的一天。

除了用行为感染居民,小镇还制定了一套《文明共约》。其中提倡“见面主动微笑”“邻里间相互帮助”“礼让行人”等。

居民洪德换至今记得,在一次小镇周年庆时,当200多桌宴席散后,杯盘狼藉的现场被居民、义工和工作人员在20分钟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其间,几个小孩子踮着脚摞椅子的画面,让她感动至今。

不断传递的人情与文明终成氛围。当氛围形成,一批批新居民也会不自觉地融入其中。

(新华网)

新闻推荐

西昌:移动党风廉政宣传队深入群众“话”廉洁

本报讯近日,在西昌市民族体育场的广场上,一支由西昌市纪委、市检察院组成的移动党风廉政宣传队带领着西郊乡、东城办的工作人员开展了“党风廉政宣传月”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成果展”活动,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福建一小镇成现代版“桃花源”)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