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记者 荣启涵 朱基钗)身着红色考察服的队员大步走下舷梯,161天后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搭载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科考船完成总航程约3.1万海里航行,于11日返回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2016年1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考察计划。经由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完成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第一阶段物资卸运任务后逆时针航行前往西南极,依次开展南极半岛南大洋调查、长城站卸货及物资回运、罗斯海新站优化选址作业等任务。2017年1月底,科考队再次返回中山站,完成普里兹湾调查和中山站预定作业。3月7日结束全部度夏考察任务返航。
据介绍,第33次南极科考实现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航程中亮点频现:我国首个南极冰盖机场选址、勘察工作顺利完成,勘察面积约3平方千米;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两次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昆仑站,实现业务化飞行,期间利用7套全球最先进的机载遥感设备,完成了东南极30万平方千米的地球物理调查,标志着我国在南极航空遥感领域迈进世界先进行列;罗斯海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现场考察工作全面完成;昆仑内陆队深冰芯钻进深度146米,总进度突破800米大关。这些冰芯对于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推演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航次中,“雪龙”船在罗斯海鲸湾水域抵达南纬78°41.975′,刷新了全球科考船向南航行最高纬度纪录,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和资料,为今后在该区域安全航行和开展海洋科学观测提供了宝贵数据和经验。
此外,“雪龙”船考察完成8条海洋断面、97个站位的海洋观测工作,完成600千米的地球物理测线,回收并布放13个长期记录观测仪器,初步构建了我国南大洋典型海域监测体系。
新闻推荐
林俊杰陪你跑过世界地球日 成都商报将随机抽取10个免费参赛名额,报名今日24时截止
由国家地理、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携手主办,成都商报作为全程合作媒体的,国家地理世界地球日成都站“亲水爱地球”主题路跑活动,将于4月23日在成都举行。这是国家地理世界地球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