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8日,由州农牧局、凉山州西昌农科所联合举办的凉山州首届藜麦引种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会在西昌举行。培训会由专家讲座和现场实操两个部分组成。甘肃省农科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内藜麦种植研究首席专家、国内首个藜麦新品种“陇藜一号”培育人杨发荣专程赶到凉山作培训指导。
据了解,藜麦具有耐寒、耐旱、耐稀薄、耐盐碱等特性,适宜生长在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且具有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好等特点。其引进对于优化凉山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效,增加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重要意义。
杨发荣作了题为《藜麦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研究》的讲座。从藜麦的特征特性、营养价值、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开发、研发现状、种植技术、发展前景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藜麦产业进行了详细讲解。
州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小合要求,藜麦引种试验示范工作是扎实推进凉山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大事。各相关单位一定要按照州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及州委州政府的部署,认真做好藜麦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筛选出适宜凉山州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和研究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为藜麦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培训会上,州农科所按照凉山州藜麦引种试验示范实施方案,具体部署了实施细则。
当天下午的藜麦引种试验示范培训现场会在州农科所西宁试验基地举行。专家现场指导、与会人员直观体验,选地、开沟、起垄、适度密植、合理深耕等田间栽培措施逐项开展,为藜麦科研和生产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现场会上,广大科技人员积极交流、深入探讨,结合凉山独特地貌、气候特征、土壤条件、耕作习惯等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田间管理改进措施。
会后,州农科所将甘肃省农科院提供的7个品种、280余斤藜麦种分发至昭觉、普格、德昌等14县市,为2017年全州藜麦生产试验和适度规模化种植试验提供了种子资源保障。
昭觉、普格、德昌等13县农牧局、凉山州农投公司、甘肃省农科院、北京清易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文/图 赵亮 本报记者 陈治红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黄杰王浩宇)中国篮协12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周期中国男篮组建模式以及主教练的选拔方式。新一届男篮国家队将组织两支独立的国家队同时集训,分别备战2017年和2018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