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
继浦东新区率先开展“双随机”检查后,记者从上海市食药监局获悉,今年上海将在全市范围推广这一工作机制。双随机,也就是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取检查人员,以此来避免食品检查过程中的选择执法、任性执法。 (东方网)
上海市全面推广食品检查的双随机工作机制,对于可能的选择性执法和任意性执法,以及深层次的权力腐败问题,将起到极大的预防和杜绝意义。如此机制推广,“包片执法”导致的“熟人现象”少了,可能的利益纠葛少了,带来的或将是执法的公正无私以及食品安全领域的“清平”。
然而,双随机式工作机制绝不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灵丹妙药”,因为双随机机制本身也是存在诸多缺陷的。一者,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全面推广双随机机制,带来的必然是执法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二者,“双随机”本身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直接带来的是执法者对于执法过程和结果的 “淡漠”——因为这一执法模式并不与岗位责任挂钩,相比于“包片”、“包点”式固定式执法,执法单位与执法者对查出问题与否、认真不认真,更多的可能变得无所谓。如此种种,双随机工作机制一经出现就难以撇开种种质疑。
双随机工作机制,必然只能是执法工作和检查的补充。要确保食品安全检查的效果,在我看来仍要打好以下几个补丁。
其一,“双随机”抽检检查必须与更严厉的惩戒问责机制相结合。双随机工作机制,是非常态式执法,更多的带有突然性和突击性,其检查出问题的机率机会相对更少。如果不能辅于更为严厉的惩戒与问责机制,结果可能比过去更糟糕。在执行双随机工作模式之下,应该更多的体现“查出一个问题,严厉处置一个问题”。
其二,应该打好食品安全上游的补丁。食品安全问题,问题在“餐桌”,根子在“前端”。问题高发于“餐饮”,却多数隐藏在种养殖等前端生产环节。如果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种养殖领域提前把好关,问题食品将很难出现在消费末端。一言以蔽之,在执行“双随机”工作机制之时,切莫忽视同步开展对食品安全前端环节的抽查检查,尤其是对食品生产环节的违法违规,以及城市周边的小作坊、出租屋等“死角”问题加大监管力度。这一“补丁”同样重要。
“双随机”工作机制是执法的创新,但也仅仅是执法模式的一种。延续多年的“定点定岗”、“包片包区”等执法方式,其优势和优点也是不容忽略的,都应该成为食品安全执法工作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全面推广“双随机”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之时,更应该对有益也有效的其他工作机制采取兼容并包。
新闻推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公告称,食药监总局近期对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2个品种78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抽检,其中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2个品种12批产品被抽检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