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52岁的王宁正式离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台,成为继李瑞英、张宏民、李修平之后,又一个离开一线的《新闻联播》播音员。值此,王宁已经在《新闻联播》工作了整整28年。这28年几乎贯穿了王宁的整个职业生涯。退居幕后的王宁将如何规划未来的日子?
“王科长”
与《新闻联播》因“情”结缘
“王科长”是妻子刘纯燕在他们刚进校的时候对王宁的戏称。刘纯燕和王宁是大学同班同学,刘纯燕说同学们都还不熟悉的时候,王宁穿中山装、梳分头、拎公文包,“我就给他取名王科长,印象中‘科长\’就这样。而从叫他王科长那一天开始,这一辈子,他干啥事儿好像都在《新闻联播》的状态里。”在刘纯燕看来,“科长”不是职务,而是一种气质,是那种拘谨也好、严谨也罢的中规中矩的气质。
1983年,青岛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市招收一名新闻播音员,当时还没上大学的王宁正在学习音乐并准备报考音乐学院。在老师的鼓励下,王宁参加了青岛电视台的这次考试,并在2000多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录取。在青岛电视台工作一年后,王宁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并被录取。担心好不容易招来的这个人才就此““跑掉”,青岛电视台让王宁带着工资去上学。
可是,当“王科长”与自己的同班同学、日后成为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金龟子”刘纯燕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后,爱情的力量让王宁下决心留在北京、留在中央电视台。可就在王宁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参与了很多工作并准备毕业时留下之际,青岛电视台还是派出人事处长,把王宁从中央电视台手中“抢回”了青岛。于是,在青岛电视台又播了3年多新闻后,1989年11月4日,王宁奉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天后正式成为《新闻联播》播音员,从此与《新闻联播》结缘,并且一播就是28年。
“国脸”
梦见误班是《新闻联播》播音员的标配
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国脸”光鲜沉稳、大气自如的表象,而实际工作中,惊心动魄的时刻也是家常便饭。
28年《新闻联播》的播音生涯,用王宁自己的话说是一晃眼就过去了,可被问及这28年是怎么过的,王宁又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在《新闻联播》工作的心境,特别是《新闻联播》直播以后就更是“吓人”了。王宁说,他的同事——那几位亿万观众都熟悉的“国脸”都有过共同的经历:做梦!梦见误班、梦见《新闻联播》开始却找不到人……然后在梦中被吓醒……即便是平常不上班的时候,在电视里听到《新闻联播》开始曲,也常常会被吓一跳……
在王宁和刘纯燕家里的展示柜上,并排摆放着两座金话筒奖杯,那是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向往的最高荣誉。
这两个奖杯颇具戏剧性:一个是刘纯燕因节目“金龟子陪你过大年”而获得的主持人金话筒奖;而另一个则是王宁因其播音作品《卓琳同志讣告》而获得的播音金话筒奖。王宁说:“因为播悼词而获得金话筒,我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有业界人士评价,王宁播送悼词的水准堪称教科书级别。为什么?用刘纯燕的话说,王宁是在用情播音。
“父亲”
补上陪女儿这一课
谈到如何将颇有成就感的工作状态与自己今后的退居幕后生活衔接起来?王宁说:平平淡淡总是真。他笑称,退居幕后之后,要先转型,补上陪女儿这一课,再做点儿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有益的事,“现在好多人找我拍广告,可是我觉得不能拍。这么多年严肃惯了,还要有责任感,不能说为了挣钱就接广告,我更愿意参与一些与公益有关的事情,而且必须是正能量的。”
有着高超做饭手艺的王宁其实是一名“暖男”,退居幕后,他早晨固定7点起床,给女儿炒两个菜带到学校。以前女儿放学的时间,正是王宁上班的时候。而现在,女儿每天放学,王宁基本都会在家里。女儿说:“初中三年,我在美国读书,因为岗位特殊,爸爸都没有去看过我。我觉得只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就是幸福。以前爸爸没时间陪我,我很想他。现在,他属于我了。” 北青
新闻推荐
50万网友与我们一起见证历史5月5日下午2点,伴随着轰隆的发动机声,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缓缓升空。在现场近4000人的欢呼声中,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宏愿终于实现,这一刻,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