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河北曲阳县多所乡村学校未按时供暖。处在阴面的教室,还不如院子里暖和。一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院子里有阳光,而且孩子们活动着也可以取暖,所以虽然临近大雪节气,但学校还是尽量安排室外课程。而一位教师说,“孩子们实在冻得受不了,我就带着他们在操场跑步取暖”。针对此事,曲阳县委书记回应称,12月6日晚上前,曲阳未供暖的11所学校要全部供暖,并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中国青年报)
露天上课、跑步取暖,凛凛寒冬中,未曾供暖的乡村小学里,正上演着种种离奇之事。尽管在舆论围观之后当地迅速补救,可我们还是不禁要问,这令人心寒心痛的一幕,到底为何会发生?是怎样一种失职失责,将孩子们推向了天寒地冻?
似乎,所有的“工作失误”,都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由。曲阳乡村小学未能及时供暖,据说是因为“煤改电”工程开始太晚,导致未能及时完工。当然了,诸如此类的解释,完全没有丝毫说服力可言。也许,不妨坦诚一点看待此事:正是当地职能部门疏忽懈怠、久拖不决的工作态度与履职方式,人为造成了村小的孩子们挨冻受寒——曲阳县委书记表示,要对相关负责人追责,正是基于这一显而易见的判断。
据媒体报道,在供暖季开始前的大约一个月前,曲阳教育局才启动“煤改电”的工程招标。后知后觉到如此程度,简直匪夷所思。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公共工程,“煤改电”理应遵循全覆盖、全保障的原则。如果说鉴于条件所限,不得不分区域、分阶段逐步推进,那么也绝对应该优先确保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老人、孩子等脆弱人群的供暖需求才是。
为了推广“煤改电”,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一系列补贴。在政策支持到位、经费不成问题的前提下,曲阳仍然发生了“村小不供暖”的事情,这无疑令人深思。要知道,“煤改电”的终极目的,无非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好。如曲阳这般,停了燃煤供暖却没有同时启用电气供暖,这一做法割裂了“煤改电”工程的过程和目的,其实质就是以牺牲少数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制造一堆纸面的“改造完成指标”。
其实,无论是“煤改电”还是其他类似的公共工程,都该秉持普遍均等、优先惠及的原则。在这一过程中,越是博弈能力孱弱、话语权有限的弱势人群,越是应该得到公共管理者的提前安排与倾斜关照。而曲阳村小供暖风波则表明,许多地方仍然在反其道而行之。这一做法令人遗憾,这一事件影响恶劣。我们唯一能期待的是,能够有真正严肃的问责、真正走心的反省,来就这一切给个交代。
新闻推荐
陆永基读马汉的小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还是青工身份的马汉就开始写小说了。当时的他还是一个敦厚而俊朗的小伙子。一谈起文学来,那副虔诚纯真的样子尤为可爱。因为文学说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