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艺
近日,一个“苏州小伙”发布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其称自己家境贫寒,母亲左右胸均被查出乳腺癌,希望通过“轻松筹”众筹30万元给母亲治病。帖子上线两天后,筹得近2万元善款,但为他母亲治疗的医院医生怒斥他陈述的病情与事实不符,其母实际只有单侧乳腺癌,而且除去医保报销费用,他们需要自费的医药费仅有6800元。(12月3日《检察日报》)
当大病、重病不期而至,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就成为很多贫困患者及其家人的“救命稻草”。2016年,民政部指定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其中,腾讯公益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平台3家平台全年筹款就达到12.89亿元,比2015年增加37.79%。不过,网络慈善的发展过程中,有关“骗捐”的质疑一直如影随形。去年,24岁的重庆小伙王浩(化名)因患尿毒症在网上募捐8万多元。几个月后,他全款买了一辆10多万元的SUV车,引发了众多捐助者的不满。而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众筹500万治疗白血病的消息同样引发质疑,一些在德国留学和工作的华人指出,在德国的注册大学学生都需要购买强制公保医疗保险,治病和药费大部分都是要报销的。事后,其捐款账号被众筹平台冻结。
网络大病众筹掺假,不仅对捐助者造成情感伤害,还会损害网络募捐平台的公信力,影响网络慈善事业的发展。对此,必须厘清众筹平台和众筹申请人的责任,对于掺假众筹行为进行双向追责,倒逼双方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杜绝虚假网络大病众筹。
公益众筹通常需要三方面组成,包括发起方、出资人和众筹平台。众筹平台往往会事先撇清责任,称自己只是项目的发布平台、资金的发放平台,并不承担项目的执行和监督。以“轻松筹”为例,在《使用条款》中就表示,“对在轻松筹上得到的任何信息服务或交易进程均不作担保,平台有权随时对发布项目进行调整、下线,且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履行审核义务不到位,对众筹申请把关不严的平台要依法追责,切实保障发布信息的真实有效。
同时,还应看到,许多虚假大病众筹项目并不是完全虚假,而是半真半假,“患病是真、缺钱是假”,患者家里明明有钱,却要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得医疗费。对于这一情况,单靠众筹平台的审核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社会监督,真实还原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让装穷骗捐者现出原形。对于涉嫌骗捐的当事人,必须追究其刑事责任。
新闻推荐
□田亮深圳-珠海-顺德-广州,已经退休的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对这条线路非常熟悉。1992年,他陪同邓小平走过这条线路,邓小平一路上的若干次谈话,成为载入中国改革史的南方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