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12月6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6日起航,“潜龙二号”无人潜水器将随船出海。与“潜龙二号”同行的,还有将在西南印度洋首次试验性应用的水下滑翔机。一系列新型水下装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助力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和科学研究。
在本航次对印度洋相关海域进行的为期250天的科学考察中,“潜龙”装备的应用是一大亮点。据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介绍,“潜龙二号”作为4500米级深海资源无人无缆潜水器,采用了全新非回转体立鳊鱼形设计,在自主航行时基于前视声呐进行避碰控制,可同时进行高精度近海底精细地形、高精度近底磁力和水体异常探测。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表示,按照“蛟龙探海”工程总体部署,“潜龙二号”将在本航次第二、第三航段下潜作业,完成近300平方公里的微地形地貌、水体异常和磁力探测任务,为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区域放弃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同时,积累现场工程化应用经验,初步形成业务化运行能力。
李波说,作为新型的水下机器人,水下滑翔机具有能源消耗小、续航力大的特点。虽然其航行速度较慢,但能满足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
陶春辉说,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将结合本航次大洋调查开展西南印度洋首次试验性应用,获取温度、盐度、溶解氧和叶绿素等环境背景资料,为后续4500米水下滑翔机的应用提供现场应用经验和技术储备。
“水下滑翔机的应用,有望为大洋航次的业务化运行探索一种海洋环境基线调查的新模式。”陶春辉说。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型水下装备,正在或将要投入到深海科学考察中。其中,“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日前通过验收,将在2018年的深海科研中投入使用。
“本项目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制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震说,作为继“蛟龙”号之后的我国第二台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潜水器国产化率达90%以上。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完成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研制。业内专家认为,从7000米深度到4500米深度、再到全海深,“深海勇士”号是我国载人潜水器研制事业先“深蹲”再有力“起跳”的关键一步。
随着深海作业装备的发展和投入运用,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和科研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新闻推荐
新华社杭州12月6日电(记者刘诗平、朱涵)“向阳红10”科学考察船6日载着科考队员从浙江舟山起航,拉开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序幕。在为期250天、航程超过25000海里的本次科考中,科考队员将在印度洋相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