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爱玲密码

来源:合肥晚报 2018-02-0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原来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写作,在写实与虚构之间辟出一条事实之真与本质之真合二为一的为文之路,不讳言描写主体的弱点与缺陷,不隐藏书写者的褒贬与好恶,只管驾着这条探索心灵的小船,或逆水行舟,或顺流而下,轻盈也好艰涩也罢,不辞劳苦不畏险难不遗余力,一味向着幽深更幽深处进发。

下雪的日子遛不了弯儿,待在家中翻几本闲书。

第一本,目光落在淳子的《花开》《花落》上。

近来深受淳子文风吸引,网上去搜罗她的书,却惊异地发现,她的书竟然严重缺货,《点点胭脂红》、《上海格调》、《上海才子》、《民国琐事》、《她的城,张爱玲地图》这些一看书名就恨不能立刻拥有的书一本也买不到,寻来寻去只淘到了《花开——张爱玲上半出》、《花落——张爱玲下半出》这两本新作,遗憾又沮丧,好在,毕竟比没有强。

淳子是我早年的偶像,早到几十年前,她在南方报纸上写文艺专栏,基本上是一周一篇的节奏,那时出来一篇我追一篇,那种绵糯雅致又风情万种的文字令人心醉神迷。大约是后来要忙的事太多、不得不读的文字也太杂之故,淳子这个名字渐渐隐去。直至退休,她又重新回到我的视线之中。近期特殊的机缘竟然得以在我生活的城市与其本人相识,并由种种话题引发了我再次走进淳子文字的渴望,一查之下才知几十年的光阴中,这位上海的秀气才女从未停止过耕耘,竟然一本接一本出了那么多书,而且绝对是独出机杼的原创,与所有男作家女作家都有那么多的不同,不仅她笔下每一个字都是用她自己的脚实实在在探出来、踩出来的,而且每一个数据、每一件事的来历都有绝对可靠的出处,在俏丽跳荡、才情横溢的文字背后埋伏着严谨到苛刻的学者手笔。

平常闲时我们这些人也读张爱玲,可以说,当下中年左右有几年学历的中国女性们,通过阅读或观影,或多或少都会对张爱玲的作品及人生遭际有一些了解,知道她曾经的风华绝代,知道她曾经被爱伤害,知道她异国孤单半生寥落……然而绝不会有人用淳子的方式去追踪漂泊的张爱玲、解读灵魂的张爱玲。读淳子笔下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句子,都会不时蹦出几分惊异来:她怎么可以如此分毫不差地去探访一位前辈作家刻意隐藏的蛛丝马迹?张爱玲走过的每一个步子淳子都会去兢兢业业走一遭,张爱玲留下的每一封信、每个字条淳子都务必查到原件,张爱玲上过的学校、可能坐过的座位、攀过的教堂阶梯、眺望过的窗口、买过食物的商店、借过书的图书馆、趴过的桌面、打过的电话、接受过的采访、偏爱过的香水、去过的医院、服用过的药、住过的每一处地址的门牌号码……似侦探一般顺藤摸瓜将其书写对象的丝丝缕缕信息搜罗殆尽,从张爱玲漫漫几十年的人生履历中去揣度其思绪心性,去体味其苦楚疼痛。在淳子笔下,张爱玲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追忆对象,而是一个俨然具有了文学性的人物,是建立在严格真实之上的有血有肉的诗性女子,是历史长廊中超然物外、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在淳子的笔底,生前几乎遗世独立的张爱玲与作者,甚至与每一位女性读者息息相通、血肉相连,“这个”张爱玲经得起史家考证,亦经得起文学推敲。

淳子让我们开了眼,原来世间还有这样一种写作,在写实与虚构之间辟出一条事实之真与本质之真合二为一的为文之路,不讳言描写主体的弱点与缺陷,不隐藏书写者的褒贬与好恶,只管驾着这条探索心灵的小船,或逆水行舟,或顺流而下,轻盈也好艰涩也罢,不辞劳苦不畏险难不遗余力,一味向着幽深更幽深处进发,大海捞针,寻寻觅觅,然后灯下月下,整顿笔墨,将沿途所见,无论高山流水、两岸猿啼,无论沉鱼落雁、花飘叶飞,一一收进文字的行囊。

淳子的文笔玲珑剔透,是彻底的上海女子的温婉柔肠;淳子的气象开阔悠远,又自有一番行万里路的豪迈侠骨。而更具吸引力的,是她那份南方人特有的细腻温润,无微不至地渗透在一行行脚印当中,每行至一处,每一次小心翼翼的叩门,都凝聚着对书写对象隆重的敬意,有一种“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的执着,还包含了几分“行行重行行”的感伤。淳子说自己是个盗墓者,她打捞着张爱玲的寂寞,而我揣测,打捞的过程中一定包含着惺惺相惜的深重愁怨,她隔着时空,分担了张爱玲的乡愁。

读着淳子笔下的张爱玲,感受着那份探幽发微的勇气与深厚的文学功力,心里却是一次次反复生出疑问:如此钟情于张爱玲,究竟是源于爱?好奇还是崇拜?向往抑或是痛惜?

张爱玲高冷、自私、孤僻、封闭。她一生直接打过交道的人屈指可数,赢得其信任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孤岛沦陷期,这位没落贵族的后裔横空出世,用小说毫无征兆地一夜间如烟花般冲上天空绚丽绽放,一时惊艳了所有人。这一现象发生于瞬间,几乎也凋谢于瞬间,不止其强劲猛烈的创作力,连同年轻的小说家本人的情感遭际也和她的作品一样,如火如荼,昙花一现而后迅速谢幕。

然而,谢幕不等于消失,张爱玲离开后几十年,她曾经用文字创造出来的那些虚幻世界又一一回到人们视线中来。人们关注张爱玲,大约普遍是因为她塑造的那些形象与现实过于接轨,我们太容易在张氏作品中找到熟悉的人和熟悉的心思。另外,这份亲近感亦是源于她让人们看清了多少年来能看到所谓的文学作品之空洞虚假,张爱玲的小说让人看到了人生和人性的真面目。那么,淳子的探访初衷是源于何故呢?也许,人文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份上海人才能体悟到的特有的情愫?

淳子的文字竟一下子解除了埋在心底几十年的某种奇怪的不适感,我惊异于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位优雅的上海女子,用文学的笔触无形中化解了由时代和地域造成的人心之间的距离。也许,这正应了张爱玲早期的那句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对所有人而言,这个句子都极其适用。

因为懂得,淳子对张爱玲不辞万里、步步坐实的探访充满了慈悲,即使隔着千里万里上下几十年的时空,她也会在陌生的街边转角处准确捕捉到属于张爱玲的气息,会在张爱玲落魄乏金时租住的破败房屋前潸然泪下,也会敏锐地猜测到张爱玲情感上一次次低到尘埃后依然免不了遭受伤害的难堪……在这样的追踪与叙述中,淳子亦铺陈着一段段揪心的疼痛,她行走在张爱玲的疼痛中,从上海的前尘往事中感受与描述这座城市的底色。

淳子是慈悲的。□何素平

新闻推荐

10名干部被“容错免责”让制度充满人情味

刘剑飞2017年年末,云南澄江县委组织部收到“澄江县鼓励保护干部干事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纸函告,县内九名被处分的科级干部被“容错免责”,这也意味着之前的“过错”将不会影响他们当年的年终考...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爱玲密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