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抗战经典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在网络上遭到恶搞,激怒了词曲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以及万千网友。冼星海之女冼妮娜表示,对于这些恶搞《黄河大合唱》的人,她感到很气愤,称他们“丧失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心”。
恶搞是一种勃兴于网络空间的亚文化,指对原资源进行肢解、挪移、夸张、变形,以达到娱人娱己效果。有些网络恶搞作品体现了多元社会的多元表达,有些恶搞作品则令人无法接受,为正直社会所不齿,肆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丑化英雄烈士、嘲笑经典作品、触碰社会底线。恶搞《黄河大合唱》即属此列。
激昂澎湃、奔腾汹涌,诞生于延安的《黄河大合唱》,歌颂了中华民族誓死保卫国家、不惜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伟大精神,为推动全民族持久抗战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黄河大合唱》发出的不是一条河的声音,而是中华民族的怒吼。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符号,其价值远超音乐之上。了解这段历史,也就了解公众对恶搞、玷污《黄河大合唱》之厌恶、愤慨。
恶搞红色经典、英雄烈士是一股歪风,此风不可长。除了《黄河大合唱》,还有不少红色经典也“未能幸免”,譬如《十送红军》《长征组歌》《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都曾在网络上被恶搞。除了红色经典,一些英雄人物也遭到肆意恶搞,如“狼牙山五壮士”等,以质疑之名丑化。红色经典,标记着我们的“来时路”,寄寓了我们的集体记忆;英雄烈士,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国家的神圣财富,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底座,后人应该怀敬仰之情、敬畏之心。无底线恶搞红色经典作品,既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英烈的不恭,更是对神圣的挑衅,对历史的亵渎。对这种行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说不。
对恶搞红色经典、英雄烈士行为,止于道义谴责是不够的。英雄形象、英雄精神、英雄文化不仅是英雄个人的事,也是国家和民族的事,应该专门立法,对恶搞红色经典、丑化英雄烈士等行为依法进行规范。与此同时,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年轻人的爱国主义和历史英雄主义教育。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让教育更有效,入脑入心,外化为行,自觉抵制恶搞歪风。
新闻推荐
在“房住不炒”原则指导下,“租赁”成为2018年住房政策关键词,各地政府、开发企业、金融机构等纷纷发力,求解“租购并举”大课题。要让“租房也是品质生活”“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的住房新理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