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职员)
春节期间,不少家长与孩子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如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近期就接到不少咨询和求助,很多都是中小学生投诉家长眼中的“年味儿”。“年味儿”反倒成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春节期间,除了孩子不想跟父母一起拜访亲友,不想当父母“显摆”的工具,比如一个会弹钢琴的小朋友,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就会被大人撺掇“露一手”,从而成了父母显摆的工具;北京的还有家长与孩子之间对于传统节日的不同认知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如在春节期间,一些传统、老规矩更多,而不少孩子对此都较为排斥,家长们重视春节拜年、走亲访友等过年仪式感,但孩子们这种过年意识却较弱,这就难免会出现“代沟”,孩子对年味表现淡漠,与热衷于春节习俗的家长形成鲜明反差,不少家长对此不能理解,甚至强制孩子参加一些自己不想参加的活动,这就难免会引发两代人的冲突,影响了春节期间的亲子关系,还可能让本应阖家团圆、欢天喜地的春节变了味道。
“年味分歧”等矛盾与冲突的集中爆发,让“年味”成了家庭教育问题的“引爆点”。表面来看都是“春节惹的祸”,实际上,这背后暴露的是一些家庭长期存在的家庭教育、代际传递等方面的问题。春节期间,家长与孩子闹得不愉快,需要家长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与关心,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圈养的金丝雀,孩子有独立人格,有生而为人的一切权利需要家长尊重及保护。具体到春节期间,不能只顾拜年访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品”,要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把孩子真正当成家庭的一员,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
在平时,家长就要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懂得尊重孩子的正当权利,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才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像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是极好的加强亲子沟通的机会,家长应该利用这些时间,与孩子多一些交流,多进行一些良性的互动、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对家长认可的“年味儿”也会多一些认同、少一些抵触,从而也更有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闻推荐
△2月24日,小志愿者们正在交警的指导下体验使用人脸识别设备。当日,浙江省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与当地交警大队携手开展了“新年文明我先行”的主题活动,10多名学生在志愿者和交警的带领下,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