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向恶搞红色经典说“不”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3-02 10:18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红色经典歌曲、宣传画和英雄人物被恶搞、调侃和丑化的现象时有出现。恶搞作品以解构神圣、拒绝崇高为思想特征,以“无厘头”的表达方式和哗众取宠的传播风格,颠覆严肃的文艺叙事和历史主题,彻底消解原作的积极意义。恶搞作品短时间内赚取了不少点击量,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恶搞红色经典是对本国历史的漠视,是民族文化的自我鄙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红色经典与几代人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豪迈的战斗精神紧紧联系,是中华民族成长的记录,是一段充满伤痛与鲜血的历史,在其产生的时代鼓舞了人民斗志、凝聚了民族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恶搞红色经典,是对那段充满血与火历史的不负责任,是对现代人们记忆中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情感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自我糟蹋。以另类形式表演的《黄河大合唱》蹿红网络之后,立即引发众多网友的愤怒。可见,公众对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是否定的、反感的。

恶搞红色经典是对文艺的破坏,更是对社会精神的伤害。当前尚有少数受众认为恶搞红色经典是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体现,作为舒缓压力的工具“一笑而过”,并无不可;还有的创作者辩解说,这是一种文艺创作,并没有太多恶意,是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艺术再创造——社会上弥漫的这些错误思潮,无疑对这种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学术研究领域,也有个别观点称,真正的经典不需要守护。这样的逻辑更是荒谬至极。

经典拥有其本身的魅力和价值,是经得起岁月的淘洗和检验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伤害经典作品的理由。由于部分受众综合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在形成,辨识力较低,恶搞作品误导部分受众的价值判断,也会伤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青少年耳濡目染离经叛道的低俗作品,往往会把追逐无厘头文化作为时尚,把叛逆、反传统作为价值取向,进而放弃理想,丧失进取心,这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对那些依靠恶搞红色经典、丑化英雄人物、歪曲革命历史来获取名利的人,不能仅仅只是道德谴责了事,而要通过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少数不明就里、在恶搞作品面前点赞欢笑的人,尽可能为其供应更多昂扬向上、真正具有感发和引领力量的精神食粮。

摘自《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高三生参加天价培训后成绩下滑 涉事机构被责令停止招生培训

仙桃信诺教育机构。楚天都市报图楚天都市报3月2日报道,仙桃信诺教育收取10余万元天价培训费后,高三女生晓琴(化名)成绩却下降140分,当地多部门介入调查。昨日,信诺教育武汉总部相关负责人再次来楚天都...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向恶搞红色经典说“不”)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